- ·上一篇文章:申论准备一个月(国考申论一个月准备可以么)
- ·下一篇文章:申论贯彻执行发言稿怎么写(申论 贯彻执行题)
关于夜经济的申论优秀范文(夜经济 申论)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夜经济”,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2019年上半年,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纷纷推出举措,提出要建立夜间经济示范街、地标型夜市。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的29.92%。总体看,我国夜间经济已由早期的灯光夜市转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
夜经济带来的一个典型变化,就是“深夜食堂”的兴起。有调查显示,上海双职工家庭7点后才能吃上晚餐者达到近42%,这意味着餐饮、休闲、娱乐都要推迟,也推动了城市消费格局的变迁。尤其是当80后、9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夜市、夜场电影等有着更强烈需求。24小时便利店,是租房时的重要参考;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也是年轻人晚上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些新生事物,推动消费时空悄然变化。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深夜城市夜生活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性格这么简单,而更指向现代城市越来越无法忽视的“夜经济”,是城市文软实力的体现。
[综合分析]
城市的夜幕下,蕴藏着一片巨大的、有包容性的消费场景:夜间经济。夜生活古已有之,但“夜间经济”一词历史并不长。这一经济学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之际起,就有着鲜明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等导向。如今,它更成为衡量城市繁荣、生活舒适度与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在手机里,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公共服务,街头巷尾蓬勃发展的小微经济,都是中国活力的新注脚。比如,一个城市的夜生活氛围如何,可能直接成为能否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卖点。此前有报告就透露,过夜游客的消费额是一日游的3倍以上,足见夜经济的巨大潜力。另外,夜生活方不方便,乃至夜晚治安好不好等,也是构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同时,夜生活的品质也检视着城市公共服务与人性化程度。
夜生活及夜经济的崛起,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的更迭直接相关,也得益于网络平台服务的普及。但这并非说,发展夜经济只要靠市场的自发力量就可以完成,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对策措施]
点亮城市的灯光,要做强夜经济的产业基础。夜经济的繁荣说到底是以第三产业的发达为支撑的。因此,我们既需要在城市发展中积极引导,也要给予各种业态充分的生长空间。
夜经济,也需要城市治理升级。比如,公共交通的运营时刻与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夜间出行。不论是消费者,还是餐饮、休闲领域的服务人员,都仰赖便利的公共交通。如除此之外,治安状况和停车便利程度等,也都是提升夜经济品质的必需品。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新知:夜经济成为城市“软实力”
光明网:“夜经济”也是新的城市竞争维度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