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怎样解决去库存问题(解决库存问题的方法)
- ·下一篇文章:根深蒂固 积重难返(根深蒂固与积重难返的区别)
纪录片答题模板编导(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面试热点话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热点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纪录片跨界现象逐渐增加,相关作品层出不穷。这些混搭一次次刷新着观众对纪录片的传统认知。2017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在纪录片的基础上融合航拍工业片的技术特点,以丰富的航拍镜头组接成令人耳目一新的纪录片作品。另一种纪录片内容跨界的思路,来自对其他电视节目或影视作品的延展。2015年电视剧《芈月传》成为继《甄嬛传》之后的又一荧屏爆款,在其播出一个月后,纪录片《芈月传奇》在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北京纪实等频道播出,还原《芈月传》的拍摄场景,真实记录了电视剧中精彩镜头的诞生过程,以及拍摄期间演员们的成长与变化,这是纪录片镜头对准电视剧行业的一次跨界。
命题预测:
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以浓郁的人文气质和质朴的纪实风格得到观众好评。这种纪录片+的形式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对于纪录片的跨界,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风格的文艺作品,在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玩出了跨界,不仅让观众对于文艺作品有了主观参与的体验,而且接地气表达内容以及多样的传播渠道更能够拓展其分享空间,无疑是一种新时代的创新之举,对此我认为在严格把控跨界尺度的基础上,可以让其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纪录片跨界的维度甚广,既有深受大众喜爱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种纪录片+真人秀,把纪录片结合综艺节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现演艺工作者的日常,同时在与大众相同的生活体验也增加了大众的带入感,观看效果极佳。也有中法合拍的《太空记者》利用动画人物与真实记录相结合的创新化的手段向大众展现了太空科幻题材。
可以说,纪录片的跨界,能够推进我国新媒体创作中纪录片领域的发展,让更多结合科技、教育、演艺纪实、文化记录、综艺节目等多领域的优秀作品走向了大众视野,不仅增进了大众的知识层面,还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纪录片跨界使用了电视、电影、微记录、移动端、短视频等多种载体进行传播,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媒介技术端的发展。
在纪录片跨界的今天,文化创作者和公众享受了高度的发展红利,但是除了看到这种机遇,我们也要有抓牢纪录片跨界的机遇的底气。唯有规范的发展平台,优良的制作才能够更加长久的深入人心。对此,我认为第一、纪录片创作者要认真选取创作内容,媒体工作者要认真对待,创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第一、挖据多种纪录片呈现方式,丰富纪录片风格,实现多屏观看的互联互通。第三、完善纪录片跨界行业标准,打造纪录片产业链,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保持质朴真实的纪录片特性。
【参考资料】
http://ent.people.com.cn/n1/2018/1018/c1012-30348794.html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