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北京市公务员社招)
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我国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越激烈。与此同时,公务员这一职业因为其较高的社会地位、不菲的工资收入、稳定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随之而来的便是公务员考试的水涨船高。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取公务员的考试中,40多万考生中只有8000余人能够过关斩将,捧得公务员的饭碗,平均录取率接近42:1,而有些热门部委的录取率甚至达到了1200:1。在如此残酷的竞争中如何才能险中求胜,抢的先机呢?这其中大有学问可做。
当然,再高超的剑法对于一个毫无武功底子的人来说则是一无是处的。尽管申论考试可以通过使用“万能”的模式和技巧获得突破,但是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基本的写作能力和对当前林林总总的热点问题的理论积累。
首先,基本的写作能力是申论考试成功的基础。
其次,对热点问题的理论积累是申论考试的另一个基础。
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我可以把提出对策建议的“万能八条”告诉大家,也可以把申论行文的常用句式发给大家,更可以把写作部分的万能框架奉献给大家,但是这些东西统统都只是框架类的东西,是“死”的东西。要想取得申论考试的高分,必须要给你的框架填充上“血肉”,让你的答题“活”起来。例如,万能八条当中,有一条是“设立专门机构,形成工作协调机制。”那么,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部门,我们需要设立不同的机构,而不能一概而论。根据阅卷的要求,笼统回答,不作具体阐述,即使沾边也是不得分的。可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必须贯穿于申论答题之中。那么,这些“血肉”怎么来?除了你对热点问题的理论积累,别无它法。
针对于此,尽管2007年的北京公务员考试还有2个月的时间,但是对于那些怀揣公务员梦想的考生务必需要利这些时间做一些提前的准备。
选对资料,培养语感
利用最近2个月培养申论考试的答题语感是非常必要的。申论答题的文体风格实际上公文的风格是一致的,但比一般的公文要活泼一些,《半月谈》是一个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另外,《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党代会文件也是重要的复习资料,《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文件都需要找来读一读,这些文件都是经过多次推敲的,其语言非常精炼而准确。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的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要充分利用2个月时间,通过各种媒体,尽可能多的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其基本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和发展现状。当前主要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