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慈善机构面试问题(慈善组织面试)
- ·下一篇文章: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特殊的鸡兔同笼题(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怎么做)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就是咱们鸡兔同笼问题的原型,相信大多数考生已经在备考行测理数量关系时见过这个题目,在一开始接触这道题时,大部分人选择使用了方程法,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鸡兔同笼问题的基础解法以及巧用盈亏法解鸡兔同笼问题。
【例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中公解析1】方程法:设鸡的数量为x只,则兔的数量为(35-x)只,由“共有94足”可得:2x+4(35-x)=94,解得x=23,35-x=12.所以,有鸡23只,有兔子12只。
【中公解析2】盈亏法:1.假设笼子中全是鸡,则共有35×2=70只脚,但是实际有94只脚,剩下的94-70=24只脚相当于每只兔子少算了两只脚,所以可得有兔子24÷2=12只,则鸡有35-12=23只;2.假设笼子中全是兔子,则应有35×4=140只,比实际脚数多140-94=46只脚,每只兔子多算了两只脚,所以可得鸡有46÷2=23只,则兔子有35-23=12只。
由上述第二种解法可以看出,其实,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盈亏思想来解,即多退少补。其实,除了此题为鸡兔同笼问题外,只要是题干中出现了两个事物,两种属性,共同组成了四个指标,均属于鸡兔同笼模型。
【例2】某公司有两个会议室,甲会议室可容纳10人,乙会议室可容纳5人,本季度内,两会议室共被使用了35次,共200人参加会议,且每次座无虚席。那么,本季度内,乙会议室共举办了多少次会议?
A.5 B.15 C.18 D.30
【中公解析】D。设35次会议均在甲会议室举办,则共有35×10=350人,实际有200人参加,多了350-200=150人,乙会议室每次多了五人,所以在乙会议室举办了150÷(10-5)=30次会议。因此,答案选D。
【例3】某浇水装置可根据天气阴晴调节浇水量,晴天浇水量为阴雨天的2.5倍,灌满该装置的水箱后,在连续晴天的情况下可为植物自动浇水18天。小李6月1日0:00灌满水箱后,7月1日0:00正好用完,问6月有多少个阴雨天?
A.10 B.16 C.20 D.18
【中公解析】C。阴雨天每天浇水量为2,则晴天每天浇水量为5,水箱总容量为18×5=90.假设全部都是晴天,则6月期间用水量为5×30=150天,相差150-90=60,所以有60÷(5-2)=20天。因此,答案选C。
由以上三个题目,想必大家已经意识到盈亏法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简洁性,但是,在使用盈亏法解之前,也必须要判断出题目是否为鸡兔同笼问题,中公教育希望大家掌握鸡兔同笼的题型特征,以便快速解题。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