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计划生育和老龄化的关系(论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1:38:19

    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进行了清晰而理性的判断,为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而生育率在较长一段时期又处于低水平的现实,有同志担心,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加重我国未来的养老负担。对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一、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过程和趋势,受到人口出生、死亡和迁移的影响。我国人口的国际迁移和流动规模较小,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不大,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高水平向低水平的迅速下降是引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生育水平的下降,使得新生人口规模缩小,低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对减少,相应地加大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老年人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又使得老年人的规模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可以说,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的食物、居所、安全、医疗卫生等各项生存条件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寿命才得以延长;也只有社会经济的进步,婴幼儿存活率的提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才会推动人们由追求孩子的数量转变为追求孩子的质量,使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现代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所以从根本上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才是人口老龄化的内在因素。

    世界人口的发展历程能够很好地佐证这一人口趋势。人口老龄化率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半叶,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发展,人口的生育水平、死亡水平迅速下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陆续达到7%(即联合国认定的老年型人口标准)。随后,北美洲、大洋洲国家和日本等陆续进入老龄社会,而一些拉美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人口也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逐渐老龄化,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到本世纪中叶也会陆续迈入老龄化的门槛。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国家都不例外,只是出现时间早晚、进展速度快慢、程度高低有所差异。在我国即使没有生育政策的干预,人口老龄化也终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

    二、控制人口数量与延缓老龄化进程是两难抉择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长期以来,人口数量庞大、分布不均、素质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放在解决各种人口问题的首要位置,是符合国情的选择,是一种客观要求。但控制人口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会提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于这种两难抉择,我们只能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审时度势,选择最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案,而不能顾此失彼。

    30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密切关注并着力解决包括老龄化在内的各种人口问题。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我国人口战略的核心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当时,建国以后出生的数以亿计人口尚未进入老龄阶段,但中共中央在1980年发出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对严格控制人口的后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有所预见。这一阶段,由于实行了有效的控制生育政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总和生育率由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初的5.8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更替水平(2.1)以下。

    第二阶段:2000年,当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时颁布了两个决定:3月,做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之后,鉴于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趋势和紧迫性,又于同年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三阶段:200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将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道提出来。

    这个过程说明,党和政府对于我国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关系的认识是清醒的、及时的,也是高瞻远瞩的,做到了全面安排、统筹解决,决不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计划生育全然不顾及后果”。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同总和生育率处于1.8上下、略低于更替水平,是我国逐步实现人口规模相对稳定的数量界限。但我国现实的人口情况是:人口数量依然庞大,人口的惯性增长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出生率反弹的危险还不能排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000万人。”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表明,人口惯性增长的转变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国家可能长达半个世纪以上。

    当前我国的人口问题已不同于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的人口问题,除了人口数量依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外,人口质量、结构、流动迁移等问题比以前更为复杂多样,也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如果不能把低生育水平稳定住,解决各种人口问题会更加困难。人口规模的稳定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生育率达到并在较长时期处于更替水平是人口规模稳定的前提。只有如此,中国人口达到零增长的目标才可望也可及。这就要求我国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归罪于计划生育是不科学、不公平的。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老年的人口,都是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就存在的人口,是过去高出生率和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计划生育的影响只体现在减少了出生人口数量,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提高。从长远来看,计划生育有助于减少未来老年人口的数量。因为现在新出生的人口少,60年后的老年人口就少。

    必须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并不意味着生育水平越低越好。因为过低的生育水平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造成未来社会中老年抚养比过大,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既要控制人口规模,又要防止人口过度老龄化。要通过持续监测生育率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适龄人口的生育水平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