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评论型分析申论(申论观点评析题的答题格式)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21:48:07

    综合分析类题目往往总是考生们在申论作答过程中最难啃下的“硬骨头”,归纳概括的要点找全了,提出对策的建议也通过积累得到了完善,贯彻执行渐渐能够通过题干要求推断出明确的要点寻找思路,然而综合分析类题目却总是无法在材料中精准定位到要点位置。这其中评论与解释分析的“观点明确”要求,更是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评论分析的实质就是围绕作答对象,通过梳理材料,得出对某个观点或者事件的态度。那么这种价值判断到底可以从哪些角度得来,可以怎么样推断观点呢?常见的可能性有以下三种:

    (一)材料中有明确态度

    最简单也是最明确的一种形式,就是能够从材料中的得到直接观点。例如2015国考中,题干要求对“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谈谈认识,材料中出现了非常明确地句子“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观察”。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与作答对象高度相似且表达明确态度的句子确定答案。

    (二)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命题人为了考察大家对材料逻辑的把握,并没有在材料中给出极其明确的回答,此时就需要同学根据材料逻辑进行推断了。与日常与人对话相似,如果对方在谈话过程中由始至终在表扬某件事物,可想而知其态度必然很积极,反之亦然。那么在材料中,我们一样能够找到很多“论据”来证明命题人态度,此时根据命题人对作答对象的赞扬与批评,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很明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明确观点了呢?

    (三)根据政府身份进行价值判断

    如果说材料中非但没有出现直接的明确观点,甚至只是对于事件的客观描述,无法找到任何蛛丝马迹来推断态度,此时就需要同学们拿出“政府角度”的最后一件法宝了。政府角度决定看问题的态度,例如同学们的常错题,四川省考中考察到的对“杨成毅免职事件”,就是这类题目中的典型。材料客观描述杨成毅在救灾过程中擅离职守的经过和理由,甚至还放出了人民与同事的高度评价来做烟雾弹,导致很多同学在作答过程中被迷惑,认为“人民的父母官,既是不按照规则办事也是有情可原的”,从而得出不应该被免职的错误结论。这就是对政府身份的把握不正确。需要知道所谓政府身份,是需要同学把自己置身于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上思考事件的正确与否。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能了解以上三个角度,我们一定能够顺利解决评论分析中“观点明确”的要求问题。考生们要明白在赋分过程中,观点的正误实际上并不影响后续的要点得分,我们只要继续本着“宁滥勿缺”的原则寻找要一切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一定能够在申论方面有所斩获。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