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留守儿童申论范文(留守儿童相关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11:44:52

    第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已经给社会带来许多隐患和问题。据统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之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使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却尚未能改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使这批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同的待遇和福利,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这批农民工的子女数量随之激增。继而产生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将对我国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们的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

      家是孩子最开始的港湾,是他们的最早启蒙地,选择隔代教育还是亲子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有考,试大收集整理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祖父母和其他非直系亲属对儿童的照顾远不及亲子间的教育那样有针对性和富情感性。更何况许多儿童连这种照顾都无法享受,从小他们只能寄居在别人家里或者独自生活。也许这对他们的独立能力或多或少是一种锻炼,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是,孩子正处于一种转型期,这段时期是直接影响到他将来各个方面的发展的,父母亲良好的教育和对他们人生观上的指引对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不少数的“留守儿童”逐渐变成了“问题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大学生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本着全面掌握永福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的宗旨,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周边县进行了探讨调研,对永福县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

      永福县是桂北地区的一个小县,全县总人口27万,目前已婚外出务工人员达15003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6%,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上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对全县111所中小学校点的调查,永福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留守儿童”已达4691人,占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5%。在校小学“留守儿童”2868人,初中1823人。在一些偏远学校和教学点,“留守儿童”己成为学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广福乡中心小学现有910名小学生,“留守儿童”就有283名,所占比例达到31.1%。

      据调查显示,在永福县“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大多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联系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钱物,关于饱暖,谈及学习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的不足20%;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80%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调查还得知,“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二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Q吧)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据调查显示,永福县“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984人,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学生有3707人,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有1652人,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有509人。

      2、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为了更加真实地论述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下面是笔者在调研过程中遇到的实例。

      XXX和XX,一对姐弟俩。11岁和4岁,家在永福县罗锦镇上笑村,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只有3个人。父亲外出打工至今未回家,母亲也改嫁了,爷爷也去世了。家里的所有劳动都由他们65岁的奶奶承担。奶奶平时下地干活,丽莎就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弟弟由于年纪实在太小,所以无法承担家里的农活。由于没有父母陪伴,奶奶平日里也忙于农活,姐弟俩就相互为伴。田里、家里、山里都留有他们嬉笑的身影。但是,据同村的田嫂介绍,他们没有其他玩伴,也没有其它朋友,就是以他们俩为中心的小型社交圈。丽莎十分内向,平时也不说话,弟弟同样只是自己玩自己的,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也只是点点头之类的,不愿意说话。更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姐弟俩都严重营养不良,嘴角都溃烂了,头发都蓬烂得不像样子,听说一直都在脱发。很明显,这是缺少维生素的缘故,可对于这样的家庭又怎么样去补充营养药物呢?姐姐的学习成绩刚上学的时候还不错,据一位大嫂说还考过第一名,但是后来就不大好了,问她的时候,她也不好好回答我们的问题,只是从她的眼神里面明显地感受到,她是那么地渴望被关心,渴望被理解。但从她奶奶那得知,家里条件不好,女孩子读到小学四五年级就行了,还是让弟弟多读点,毕竟男孩子读书可能有点用。

      应该说,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例子。为什么姐弟俩的命运会如此呢?我们不得而知。然而,要是他们像有父母关心的孩子一样,并且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不会如此了。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农村数以亿记的进城农民工。在为自己拼搏奋斗的同时,他们也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加速了城市与农村的两极分化,城市发展与进步的速度远远是农村依靠几个打工者所无法比及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只是中国国情的一个突出表现点而己,多年来的呼吁,可现实的回答只能是等待。可谁又在想象若干年后的今天,二千多万的留守儿童将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还有今近年来由于父母婚姻问题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形成。我们在永福了解到75%的孩子之所以在家成为“留守儿童”是因为父母所在地没有合适的学校,到了那里没有得到好的教育。

      第三部分、留守儿童广泛存在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辛冲镇的调查情况来看,有91.4%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从永福的中小学校调查还得知,“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60%的临时监护人连每年一二次的家长会也不能按时参加,农村学校由于家校距离远,教师登门家访的难度大,对年老的监护人电话家访又很难达预期效果,因此,较一般儿童而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打了不小的折扣。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有的家长两年回家一次,个别家长五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考,试大收集整理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有的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而联系的内容一般是关于钱物,关于饱暖,谈及学习问题,特别是品德问题的不足20%,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调查中,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80%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4、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程更艰难。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向小点的同学索要钱物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6、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在永福县大泉头村与一现就读初三的小男孩的谈话中得知,他的父母都出去广东打工了,自己对学业也可以说放弃了,自己从来没有就想过去上大学,只打算初中毕业后就像自己的爸妈一样去外地打工。

      7、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纪较大,他们很多人除了要自己做饭洗衣服之外,有时候还得帮助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些农活;在大泉头村调研时就发现对于那些家里有多个留守子女的,作为老大的哥哥或姐姐就得肩负更重的担子,既要帮忙干农活,又要看护小的,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很小的年纪就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一切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都是很不利的。如果留守儿童生病了,一般也只会到本村的药店拿点药吃,或者由监护人提供一点土方子,遇到大病,经常就会出现问题,经济条件不允许,不敢去大医院,一拖再拖,病搞得很严重。

      8、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CFP7月18日报道16岁的年龄,现在正是中考后玩乐的美好时光。但是小兰、小美、小风、小玲这四个16岁的女孩,还有一个18岁的小娟却一起遭遇了人生中最大苦难——被从温州骗到沈阳胁迫卖淫。

      2008年7月13日,在小美的大胆逃跑后,沈阳警方一举端掉了一个胁迫未成年人卖淫的团伙。目前,5名少女已经被沈阳警方安置到了沈阳救助站,不久他们将踏上归家之路。对此事情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5名少女都是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警方与沈阳救助站通过本报一起呼吁社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安置问题,不要让他们再“哭泣”了!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