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温州人考公务员(温州的公务员好考吗)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8:04:45

      8月22日消息:日前,我市人事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在通知中新增了: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以及到我市欠发达地区等工作的,都可享受政策上优惠的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由于我市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已比较完善,今年我市不再出台新的政策,仍按照温政办〔2004〕123号文件的规定执行。今年我市温州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近3万。凡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以及到我市欠发达地区工作满一年,且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在报考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参加事业单位招考的,考试总分可加10分。在户籍管理方面,其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由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全面的免费代理服务。超期服务的,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另外,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高校毕业生以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并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记者从市人事局了解到,近几年,我市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比较平稳。

      ■相关链接:毕业生就业报到须知

      毕业生要带齐以下材料:毕业证书、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未落实单位的带空白就业协议书),研究生须带学位证书;其中录用到事业单位的还须带增人计划卡(以上材料均需原件)。在市直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办理程序:

      1、登录温州人才网查询本人人事档案(如档案已寄到单位的,须由单位出具档案接收证明)。

      2、填写《代理人员情况登记表》(可在温州人才网下载)。

      3、到温州人才市场人事代理窗口办理报到和代理手续。

      到本市各区就业的毕业生办理程序:凭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毕业证书直接到各区政府人事部门办理报到相关手续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省人事厅 浙江省教育厅

    关于2005年推荐公务员报考公共管理硕士(MPA)

    专业学位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人教〔2005〕144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事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各单位、高等学校人事(干部)教育处: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200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5〕36号)和人事部《关于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52号)以及省学位办《关于做好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浙学位办〔2005〕4号)要求,经研究,现就推荐我省公务员报考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龄3年以上(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2005年7月31日)的公务员和列入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

    二、 报考办法和程序

    (一)网上预报名。网报时间为7月12日至26日,符合报考条件的公务员,登录网址为:http://xwb.zju.edu.cn,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并打印一份题为“您已报名成功”的网页。

    (二)资格审查。报考者在网报后,先填写《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并盖章,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确认并在其照片上加盖公章后,报市人事局汇总。各市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处(干部)教育处于2005年7月26日前将报考者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所在单位出具的工龄证明、资格审查表)报省人事厅审核盖章,由省人事厅直接送招考学校现场报名点。

    报考浙江师范大学的教育管理人员直接到报名点报名。

    (三)现场报名。报考者通过资格审查后,本人需到现场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并随带“您已报名成功”的网页打印纸,进行照相和确认报名信息。

    浙江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浙江大学的考生,地址: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图书馆二楼。

    浙江工业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地址:浙江工业大学内。

    以上两个报名点的现场报名时间均为2005年7月28日至31日。

    浙江师范大学报名点接受报考浙江师范大学的考生,地址: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金华市北山路299号),现场报名时间为2005年7月30日至31日

    (四)报名结束后,各招生院校应将招生情况抄送省人事厅培训教育处。同时,按照省学位办有关文件规定精神,各市不得擅自与外省院校合作在我省举办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班。

    三、考试科目、时间和地点

    入学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管理学、行政学、综合知识(逻辑、数学和语文),共计五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另行安排;其余四门实行全国联考,考试时间为2005年10月22日、23日,考试地点由省学位办或招考单位另行通知。

    联考辅导资料:《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公共管理(MPA)硕士专业学位代码为490100。

    四、录取工作

    录取工作在符合国家录取条件的前提下,由培养院校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择优录取。

    五、组织实施

    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是我省实施万名公务员公共管理培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报名推荐工作,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加大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和推荐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报考,在资格审查时,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专业化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提升我省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学位层次,结合当前我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在浙江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设立教育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动员和推荐符合报考条件的教育管理人员报考。

    对录取的学员,其所在单位应给予学习时间保障,可在公务员年休假基础上再增加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员参加学校的集中面授,努力为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提供方便,对其学习费用给予支持。

    联 系人:省人事厅培训教育处 袁 波(0571—87056706)

    浙江省学位办 赵章仁(0571--88008970)

    附件:1、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2、三校招录及培养有关事项说明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

    浙江省人事厅

    浙江省教育厅

    二00五年七月七日

    来源:浙江省人事编制网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