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请假诗歌(请假的诗怎样写)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0:08:03

    “一叠琐事似春水,秋去冬来落叶随。无可奈何归乡去,道别吉利五日归。”读完这首诗,你能想到是一张请假条吗?请假人是吉利汽车北仑基地青工鲍兴标,入职7年很少请假。最近家人为其安排相亲,他通过内部邮件发出“请假诗”。没料到人力资源部的科长、经理及生产物流部副部长等领导分别以诗准假。网友感慨:原来请假可以这么有诗意,准假也可以这么有情怀!(新闻详见1月9日《钱江晚报》)

    来而不往非礼也,是《礼记》中的经典名句。做人如是,写诗亦然。古代人特别讲究诗歌唱和,唐诗中就有李白与杜甫、王维与裴迪、柳宗元与刘禹锡、元稹与白居易、杜牧与张祜等人的唱酬名篇。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工鲍兴标的“请假诗”与几位领导的“准假诗”,既是企业内部的请假手续,也可视为一种另类诗歌唱和。特别是读了领导诗中有关内容:“归乡了慰相思苦,待酣畅,吉利盼君归”,谁不情动衷肠!

    尽管网友将鲍兴标的请假条称为“史上最牛请假条”,但笔者却坚持认为,这并非“最牛请假条”,而是“最暖的请假与准假手续”。其亮点、暖点不在于请假者与准假者有多少文采,而在于这套请假手续背后有怎样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追求,有多少生动具体的企业与职工情感互动。

    难请假、请假难,如今在职场并不鲜见。我国《劳动法》规定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国务院为此颁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然而人社部调查摸底了解的情况却让人难以乐观: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仅为50%。此外,法律法规还明确了我国职工可以享受的其他休假方式:寒暑假、探亲假、病假、事假等。然而在一些企业或单位,职工请假却难以获批。要么被领导批评为“偷懒”“没有奉献精神”,要么被大幅扣掉工资奖金乃至以旷工论处。职工被当成生产流水线上的永动机,没有休息、没有休假,职业倦怠、精神疲劳感由此而生,极大地影响了身心健康。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企业只有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人格尊严,努力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才能最终获得职工高度认同,找到“家”的归属感。从这个视角上观瞻,入职7年很少请假的鲍兴标表现出了可贵的螺丝钉精神,他在“请假诗”中流露出的信心,正来自于对“家”的信任。而企业对其请假诉求的认真倾听、理解支持,有关管理人员在“准假诗”中表现出的祝福和关怀,同样体现了任何高科技手段也换不来的和谐劳动关系、深厚职工情谊。这,才是我们应当致力追求的新型企业内部生态和温暖情怀。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