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贵州省考逻辑判断有几题(2019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题答案)
- ·下一篇文章:申论创新的名言警句(申论创新金句)
申论如何审题(申论审题的五大要素)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中,归纳概括题一直是考察的重点和高频考点,作为基础题型的它,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并且随着考试的发展,归纳概括题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2020年8·22省考即将到来,各位备考的考生们,归纳概括题你真的复习好了吗?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拿下归纳概括题。
一、考察能力
归纳概括重点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从材料纷繁复杂的要点中,寻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部分,并加以提炼整理,要做到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切记“答案都在给定资料中”,题干指明找点的方向,材料给出答案的来源。
二、审题重在得思路
归纳概括题目的题干往往比较简单,重点信息提取较为容易,但是问法千变万化,类型多样,我们重在把握其作答对象,可以将作答对象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常规式对象,即要求概括“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此类问题,我们的阅读方法中有专门的方法来应对,找点的方向很明确,通常难度不大。
第二类,创新式对象,即要求概括的点并非常规型,如“变化、特点、背景、模式、产业着力点”等等。此时题目难度上升,摆在考生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找什么”,我们不再有直接的词可以迅速得出答案要点,那么此时,就要通过与生活实际类比从而得出找点的本质,即“要点在材料中会如何呈现”来确定找点的方向。
例如:2018辽宁省考第一题:概况材料2、3中的现代法治理念及维护法律公正的制度。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作答对象“现代法治理念”、“维护法律公正的制度”,其核心在于“理念”与“制度”,然而材料中却是大量的案例,并不会将所有的理念和制度明确的表现给我们,找点的难度极大。
此时,我们来类比,首先“理念”,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绿色发展理念”、“低碳出行理念”、“诚信经营理念”等等,总结其共性发现,所谓“理念”都是一些具有指导性、规范性的思想意识;其次“制度”,生活中有“法律制度”、企业“打卡制度”、学校“校规校纪”等,其共性在于“理念”均是需要广泛遵守的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办事流程。
那么此时再去阅读材料,其中的案例就有了正确的理解方向,通过案例描述中的语句即可与我们思考的思路中建立联系,从而确定答案要点。
材料2节选:1979年,33岁的邱先生从部队转业,当上一名普通的派出所民警。从警以来,他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考,他创立的“警民联系卡”“警民联系牌”等便民措施,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为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邱先生给自己的工作定了“勤、沉”两字方针,做到了串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可见,邱警官创立的警民联系牌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符合了“制度”的特征;他的勤、沉方针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符合了“理念”的特征。从而确定答案要点:警民联系制度和服务人民的理念。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