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时代下的网红文化(网红经济与文化输出)
切割成相同大小隔间的写字楼,吃住挤在6平方米的年轻人,月入过万元要苦练720小时的工作流程——日前,媒体的一篇报道还原了“网红工厂”的生态。
如果把网红比作商品,直播平台就是商场,而经纪公司就是批量生产商品的流水线。通过新老主播连麦、互刷礼物、买热门等推广手段,经纪公司“制造”出千千万万个同质化的赚钱机器。但是,这种枯燥辛苦的生活并没有阻挡更多人涌入行业的热情。调查显示,2017年“粉丝”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中国网红人数较2016年增长了50%,而超过一半的95后向往的新兴职业是网红、主播。
十几年前,人们用明星制造和造星工厂来形容庞大的明星产业链。现在,当媒介变得更为普及化,当媒介不仅仅局限于电视电影这些大小银幕,互联网孵化的网红工厂应运而生。舆论对“工厂”这个词汇的使用,看似不自觉,实际上内含着对文化趋势的敏锐和隐性忧虑。
对于现代商业所带来的拜物教和文化景观,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哲学家们最早使用了“文化工业”这样的词汇。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最终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其中,社会学家马尔库塞走得更远,他认为,标准化、批量化、模式化把统一行为方式和审美方式强加于人,使商业文化中的人变成了“单面人”。
网红的产生和迅速地批量复制,就是一个制造稳定套路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还和其他行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套路丛”。参考下面的信息:中国整形美容手术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整形美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修图软件”“自拍神器”“美颜相机”等自拍APP商机不断、热钱涌入,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相继推出自带美颜和滤镜功能的手机。“颜值经济”已经结构化,其中的行业正互相论证着彼此的合理性。
想想这带来了什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美”已经被符号化。美容院的批量改造和网红主播的展示,共同完成了对当下审美的粗暴叙事:“美”等于削尖了的下巴、满溢玻尿酸的苹果肌、美瞳巨眼、从上而下45度角的镜头呈像。大概就是这两三年以来,很多网络论坛和公众号都掀起了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明星的怀旧风,反向说明了网红潮所带来的审美压抑。
更深层的影响还在于,网红文化带来一种双向规训,不仅是对“粉丝”的规训,而且也是对网红主播自身的规训——人人展示个性,但同质化的展示成了最大的共性;人人设计“人设”,而将人单向化、纯粹化的设计成为最庸常的套路;貌似提供了最坦然交流的直播,实际上却披挂了层层伪饰。哲学学者指出的“伪个性化”,正由网红工业集中呈现出来。
在文化里,任何的“单一”和“模式”都值得警惕。因为,人的潜能性一旦被统一规定到既定的文化形式中,就会造成对人的丰富本质的否定。在文化生活中,如果除了一种套路外没得可选,那么就到了拉开距离给予其文化审视的时候了。(刘文嘉)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