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20公共基础知识时事要点(公共基础知识2021时事政治汇总)
- ·下一篇文章:1.11公考地震(地震考题)
中央党校专家谈(中央党校西部培训中心)
●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以统筹的方式来推进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需要看到的是,这种统筹的内涵,在具有不同层次发展状态的地区应该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按照不同的内外部条件,采取不同的统筹方式,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用城乡一体化的方式来统筹城乡发展,可能是我国城市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模式和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在城市中消灭农村,不是用城市取代农村,而是用新农村取代旧农村。这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求建设者必须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于农村的发展远景,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城乡一体化能使我国城郊农村率先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而且在这种统筹发展中也处于高端层次,因而对带动城市郊区发展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促进和示范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城乡一体化还会使城市功能本身得到延展性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阐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首先强调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可以说是抓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但如何抓好这个牛鼻子,却大有文章可做。
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约束下,我国农村落后的原因除传统的二元体制因素外,可以说是生产方式的落后所致,即人们经济关系还没有使现有的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最优化或较优化的状态,还较多地停留在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的小农、半小农经济的状态中。这其中,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郊区与偏远地区,在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上所已达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此,恩格斯早在1883年就提出了电的应用是“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的论断。现在,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以统筹的方式来推进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需要看到的是,这种统筹的内涵,在具有不同层次发展状态的地区应该是不一样的,需要我们按照不同的内外部条件,采取不同的统筹方式,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笔者最近在西部某市有一个调研,从中的一个很深体会是:用城乡一体化的方式来统筹城乡发展,可能是我国城市郊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基本模式和必由之路。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乡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堡垒,逐步实现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这个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在城市中消灭农村,不是用城市取代农村,而是用新农村取代旧农村。这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而要求建设者必须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眼于农村的发展远景,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城乡一体化能使我国城郊农村率先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要求,而且在这种统筹发展中也处于高端层次,因而对带动城市郊区发展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促进和示范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与此相适应的是,城乡一体化还会使城市功能本身得到延展性的发展。城乡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城市的发展空间、人居条件、自然人文环境、消费水平、公民素质、生产发展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因而这是一个双方共赢、相互促进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表面上看来是要在改变农村外部面貌上多做工作,但其内在的要求,是在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
从调研情况看,以下几方面工作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着力抓好的:
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的共同优势。毫无疑问,在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工作,必须要建立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上,这样才能使这一工作科学而富有实效,因而笔者调研的西部某市在实践中,就特别强调了公司化运作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政府的积极推动,也是做好和加快这一工作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当地领导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科学的规划无比重要,但是又极易被忽视;人们推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工作部署,包括很多具体的工作要求,从根本上讲,都要通过规划来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各地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就必须把科学规划作为发展的龙头和基础。
二是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投入1.5亿至1.8亿元,这显然从全国的角度甚至大城市的角度看也是难以为继的。而笔者调研的西部某市,政府每平方公里只投资了1500万元,就完成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房改造补贴以及农业产业等项目的投入,为改善园区环境和农户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这里的基本经验,就是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就是说,以土地为基数,测算股份,变土地集体所有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有,并通过租(征)地、补偿、安置、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农民持续增收机制,进而推动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