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仪表服饰(公务员面试仪容仪表 女生)
- ·下一篇文章:公考比例法(比例问题公务员)
2018年申论作文题目(2018年申论作文范文)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分值最高的是最后一道作文题。想要2018年国考申论拿到高分,给申论作文一个精彩开头必不可少。下面盘点一些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作文精彩开头。
【形式一:引言式开头】
例1:“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就曾写到,“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文艺“日新”,既是传统文化走向未来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前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文艺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例2:“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高晓松的这首歌,虽然由来已久但一直被经久传唱,承载着人们心心念念的期待。其实与其类似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凝练而又精准地阐述了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面前,人们对于理想追求的那份急切、对于梦想实现的极尽渴望。
例3:无论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是“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都是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描写,现代人在过节时都会信手拈来,吟诵几句。可见,传统节日已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但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出现了“淡化”和“异化”等诸多问题,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严重危害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究其原因是国人在传统文化方面普遍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致使文化自信心下降。因此,要想重建传统文化就必须增强民族自信。
分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引言式开头通常借用名言警句引出文章主题,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起到提纲掣领、引人入胜的作用。采用此种形式作为申论作文的开篇,增强了文章的文采美,更于无形中彰显了创作者的文化含量,其含蓄典雅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富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形式二:概括现状式开头】
例4: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为我们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城市病、贫民窟、空心化等一系列难题渐次凸显,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反思这一现状,根源在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故此,坚持以人为本,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例5: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垃圾量。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垃圾围城”日益严重,但我国目前的整体垃圾处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对此,我们需要政府、群众共同努力,从产生、分类以及最终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垃圾问题。
分析:“承认现实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
以具体的事例或数据概括出与主题相关的社会现状,体现了创作者平时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这是作为一名公务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同时深厚的素材储备使得论据确凿充分,论证真实可信。从社会事实过渡到具体的措施,循循善诱,突出了文章主题,令人印象深刻。
【形式三:转折递进式开头】
例6:“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传统制造业在建国初期发挥巨大作用,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的两次飞跃。然而,面对人口红利的丧失,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面对山寨制造的盛行,大量国人海外代购,说明中国制造华而不实,大而不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制造只重形式,忽视内在,忽视文化精神、文化特色的传播。因此,必须注重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输出,才能促进中国制造不断发展。
例7: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寄托了古人的崇高的理想,体现其历史人文关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群众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在社会上却出现种种物质不满,就业、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出现问题,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和人的价值与权力的基本保障。鉴于此,唯有彰显人文关怀,才能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每一个人的梦想助力。
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类形式的开头往往列举出社会的好现象,接着通过转折词列举出存在的坏现象及其危害,最后着重强调解决此类化坏现象的做法,即引出文章的中心话题。在好坏对比中,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方法措施的可行性,激发了阅读者对文章话题的深层次思考,达到了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共构社会美好蓝图的目的。
【形式四:释义式开头】
例8: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一项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的根本目的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党的中央全会多次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政务公开作出部署。新形势下,政务公开已成为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例9:水是大自然万物之灵魂。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也是说水有德行,能启发君子修养自己的品行。笔者认为,国家公职人员应当“以水为师”,坚持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
分析:“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释义式开头主要通过对文章关键词或标题进行详细的阐释来提出文章的中心话题。这种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接快速地切入了话题,使阅读者在开篇便可掌握文章重点,避开了拖泥带水、拐弯抹角之嫌。于具体的信息阐释中可发现创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其写出来的文章更令人信服。
【形式五:排比式开头】
例10:当城市不只是元夜时的黄昏灯火,形成农耕时代唯有的狂欢;当城市不只是乌煤蒸汽,呈现世纪之前氤氲的景象;当城市不只是鳞次栉比,彰显人性和现代的光辉。对于城市的理解一步步加深的过程中,政府和民众都盼望,新的城市能在沉寂多年的大地之上照亮彼此的生活。但是目前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当前“城市病”日益突出,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公共服务未能完善,产业引领不够到位。如此种种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宜居城市建设要重视生活质量的转变。
例11:乡村,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一份独特记忆,支撑着万里长征创造人类奇迹;乡村,是沁入远游子女心灵的一抹情感归依,诠释着每年春节中国人口的大迁移。乡村,之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发挥着其坚定而深远的意义。
分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论述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将感情表达得热情浓烈”。
排比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使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可感,增强了句子的气势,条分缕析、节奏鲜明的特点更易于表现深刻透彻的道理或传达强烈的思想情感。排比式开头的作用也是如此,于一气呵成中直扣文章主题,彰显了创作者优秀的语言应用能力,其巨大的感染力会为文章增添更多色彩。
【形式六:原理式开头】
例12:亚马逊的蝴蝶扇动翅膀,美国得克萨斯州就可能产生一场龙卷风。一个微小的事情有可能对其他事物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然而,当前各地政府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仍然存在着不作为、少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例如民工病死街头当地救助站无所作为、医疗虚假广告横行而卫生监督部门行政不作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低,而三公消费支出高;这不仅危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动摇执政的根基。因此,转变工作作风迫在眉睫。
例13:“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如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自能美玉既出。社会的管理、社会的进步也正如美玉雕琢的过程一样,需要不断地推敲,深入地雕琢,精细化地治理,立足于细,才能让社会治理美玉既出,意味深远。
分析:“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原理引入话题,展示了创作者良好的专业功底和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将原理与主题相结合,使开篇阐释的观点具有不可抗辩性,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对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纯熟运用,拓宽了文章的广博度,真才实学跃然于纸上。
【形式七:情感式开头】
例1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到了“半床棉被”的故事:当年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总书记说完这句话,全场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例15:广西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一对小兄妹,男孩12岁,女孩10岁,身高只有一米出头,非常瘦小,穿着沾满泥垢的棉衣、凉鞋,背着装满牛粪的背篓,弓着腰,一步步向山坳走去。他们的父亲每日都要为孩子的读书发愁:“学费不收了,还有书本费,杂费和生活费。”他家还有个初中生,每周从乡中学往返就要车费40元,不坐车就只能步行几小时山路,还得爬过陡峭的悬崖。而这只是中国仍然生存在贫困线以下的7000多万人的一个缩影。很多人贫困落后的现状,已经难以为我们所感知。
分析:“唯有情感是始终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
情感式开头通常以富有感染力的具体事例引出话题,将真实情感融入其中,使主题在情感的冲击和渲染中得以升华。在开篇中将情感释放,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文风,论证也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激情与感动,有如为申论作文输入了一道新鲜的血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以上所介绍的七种形式的申论开篇,在以往的申论写作中都比较常见。究竟采取何种开篇,还要根据具体的申论题目和个人擅长的写作风格来确定。但要想申论开篇令人眼前一亮,积累和借鉴不可少。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平时要多阅读一些申论范文,积累好词好句,并借鉴其优势特色,不断进行自我练习。(编辑:彭承赟,首发于,转载需注明来源)
推荐资料:最新公务员考试标准预测卷
(如果你只看不练、做题少,掌握再多技巧对提高正确率都没有帮助)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