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实施电子报检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实施电子报检应注意哪些问题和措施)
- ·下一篇文章: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智慧推动(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
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
全球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就像电一样,正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在提供公共服务、惠及民生方面的潜力:中国有全球最多的网民、最多的手机用户,6.5亿网民中,有5.6亿是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使得中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可以率先利用移动互联网把“人与公共服务”全面连接起来,实现智慧民生。
在手机上滑动指尖,就能方便地查询政务信息、水电费用、交通状况……其实,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连接,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使用效率,而且为解决复杂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举凡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探索破解之方。比如说医疗问题,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利用医疗类APP软件有助于填平这一鸿沟,患者不用凌晨起来排队,通过手机就可直接预约挂号、交费候诊、查询报告,有些小病在线咨询医生就可以解决;再比如交通拥堵,路况信息的不明朗是导致塞车的重要原因,如果利用大数据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人流车流就会自动选择最优出行路径,从而减少拥堵。
移动互联网还可以解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过去政府各个部门都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但是由于没有直接互联起来,利用率并不高。移动互联网可以构造一种更简洁、更人性化的人机接口,并且有效解决数据交换问题。用户通过各类政务微信、政务APP等应用,在移动端也能享受行政服务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例如广州市通过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功能,将医疗、交通、公安户政、出入境、公积金等17项民生服务汇聚到统一的平台上,市民通过一个入口即可找到所需服务。随着公共数据的逐步开放,微信在连接、整合公共服务方面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陆地,连接的是数据,方便的是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计划,推动互联网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互联网+”代表着外在资源和环境对传统行业的提升,这将孕育巨大的创新空间,相信会有更多民生服务因“互联网+”的广泛连接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未来的连接、应用和服务会越来越多,需要各方秉持“归零”心态,开放协作,共同构建和谐生态,为实现智慧民生提供更好的应用。现在,“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还在摸索之中,但最终都会朝着使百姓获益的方向发展。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让座笑脸”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