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燃烧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燃烧科学与技术的展望)
- ·下一篇文章:河南检察院遴选公告(河南省检察院招录)
申论如何积累(申论怎么积累和锻炼写作)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特别是改革发展走到今天,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政权能不能巩固。民生问题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具体问题上,但实质上是政治层面问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它既体现着人民群众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利益,综合起来又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整体的利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党和政府。
1.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
——列宁
2.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梁启超
3.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
4.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
5.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陈寿
6.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7.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8.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
9.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10.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11.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左传·宣公十二年》
12.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 元代·许衡
1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战国·屈原
14、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汉·司马迁
15.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16.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宋代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17.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周易·系辞下传》
18.伐本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国语·晋语一》
19.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