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如何备战申论考试(申论备考方略)
- ·下一篇文章:申论无从下手怎么办(申论大作文无从下笔)
申论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思路(申论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
归纳概括是在申论五大题型中是最为基础或者说是最重要的题型,较其他题型而言,也是相对简单的。但考生在这个题型上总体得分却不是很高。那么,如何提高归纳概括题的得分呢?有哪些技巧可以利用呢?或者说如何才能走进考官心里去找到他想要的得分点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详细剖析申论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技巧:
一、精准审题
(1)审题干:
题干是命题人告诉考生要做答什么的最直接方式。在审题干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审出我们的作答对象是谁,明确了作答对象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材料中找寻要点。比如说:2018国考副省第一题说,根据给定材料1,对调研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也就说作答对象则是调研材料中的成绩、问题、建议三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书写。
当然在考试中也不免出现一些新颖的问法。比如说让我们去概括城市水系的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功能是什么意思;还有在15年出现的标题类和16年出现的流程和要求这样的问法,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白什么叫做标题或者说给谁起标题,要去明确;流程和要求呢就是需要我们把流程和要求进行一个分类,所谓流程可以理解为步骤,共有几步,每一步分别是什么;所谓要求可以理解为每个步骤需达到的标准、遵循的原则。
(2)审要求:
题目要求至关重要,却容易被童鞋们忽略掉。作答要求,决定着我们的评分标准。比如说:准确、全面、条理清晰等。所谓的全面就是在说我们的要点要全,不能遗漏要点;准确就是在说找到的要点要准,遵循材料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条理清晰可以理解为分层次和序号词的体现。
当然在归纳概括题中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说在2014年地市的第一题中,让我们分类合理,也就是说我们在作答是要注意如何去分类,更重要的是分类要合理。
二、全面找点
(1)抓关键词:
在找点过程中,找关键语句是作答归纳概括题“迅速、准确”的一个比较有效,也是比较常见的技巧方法。关键词句可以出现一个段落的开头,亦或是结尾总结,还可以在段落中部出现,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找出关键语句后,如果答案比较明确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果答案不那么明确,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材料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往往是归纳概括题中的重要采分点,一定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透过材料中繁琐的内容快速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而找关键词、句就要依据于我们所学习的一些关联词和内容词,所谓关联词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比如说:转折词(但是、事实上、但、却等)则是前肯后否;并列词(也、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除此之外等)则是要点并列,同等重要;递进词(更、甚至等)则是关系递进,突出后者;因果词(因为...所以、导致等)则是因果逻辑,强调分析。而内容词比如说:问题词(少、差、困难、阻碍、瓶颈、缺失、困惑等)则是用来概括问题的词语;原因词(因为、原因、因素、因为...、与...相关等)则是用来概括原因的词语;影响词(有利于、有益于、实现了...等)则是用来概括影响的词语;对策词(应、应该、完善....、提高..、加强...、等)则是用来概括对策的词语。在这些词语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延伸比如说材料中会出现高频词(反复出现)和高档词(规范表述、权威的词--习李讲话等)。
以上则是在找点过程中要重视的地方,一句话就是在说“题干问什么就答什么,材料中有什么就写什么”。
三、完美加工
(1)内容合并
意思是把要点内容相近的进行条数合并。(适用于要点有明显重复的或要点数量超过7条),在合并时可以先考虑内容间的重复,根据要点划分,或者材料中也会有逻辑的提醒。如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要问题在表述就可以进行合并。当然也可以按照主体、领域等进行划分。在合并时务必遵循着合条不合词的原则,不要自己一进行总结原关键词就不见了。比如说2017年副省第一道题:阅读给定资料1,概括s市委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而在材料1中段数分为25段,但在最后的答案呈现中归纳为5点,也就是说材料中的要点内容上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并可以将其进行合并。
第二是核心关键词提前。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只是为了让要点更明确一些,让阅卷人快速找到。一般会把每个要点中的主要要点放在每条的前边。如:工作压力大。表现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数少。
(2)逻辑加工
逻辑加工就是在说总括句+1、2、3、4…,比如说2014年副省第一题:概括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那么在最后的答案呈现中就应该是写为:社会心理方面的缺失:1、2、3 。需要注意的是,提炼核心内容有些给定资料可能找不到很明显的关键语句,需要考生自己去提炼有用信息,注意材料的叙述线索,理清脉络,然后去掉句子中多余的修饰性词语或者一段话甚至整段材料的干扰性信息,提炼出一个段落、一则材料的“主干”。
四、规范书写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了“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其实在申论阅卷中也是如此,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一方面要卷面整洁。不乱涂乱画,保持卷面整洁、美观;另一方面要字迹工整。字书写的规范、不出现连笔字,清晰可识别。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