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心得体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 ·下一篇文章:申论食品安全范文(食品药品安全申论)
我国残疾人发展事业稳步上升(中国残疾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年度纵览(2020))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考生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名言信手拈来,对策有理有据,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久了,就能写得出一手好文章了。在此,中公教育申论频道推出【跟着大咖学写作】栏目,会定期更新我们精挑细选的优秀大家手笔,供考生背诵学习之用。文章中的红字考生可以着重背诵,化为己用。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心特殊困难群体,尊重残疾人意愿,保障残疾人权利,以“平等、参与、共享”为目标,注重残疾人的社会参与,让残疾人真正成为权利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经过70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进步,残疾人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残疾人获得了平等的公民身份,残疾人事业开始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至今,中国残疾人事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逐步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残疾人作为国家公民,其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并逐步扩展。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家采取分类保障原则逐步建立起特定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残疾人事业获得初步发展。这包括:建立健全优待抚恤制度,提升革命伤残军人福利待遇;建立福利机构,收养或安置无依无靠的重度残疾人、残疾孤儿、残疾老人、伤残军人,保障其基本生活;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使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妥善安排;发展福利生产单位,支持残疾人就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福利型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残疾人开始参与到自身事务的管理之中。
第二个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残疾人事业乘势而起、因时而进, 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力提倡人道主义,奠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思想基础;成立中国残联, 并逐步成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颁布《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发展有了法制保障;国务院成立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政府部门的残疾人事业管理职能得到明确;残疾人工作被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存、发展和参与状况显著改善;开展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三个阶段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关注残疾人,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夯实,福利水平逐步提升。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保障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着力维护残疾人健康权益;连续实施两个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建立残疾人专项补贴制度,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大无障碍建设力度,各地陆续出台辅助器具补贴政策,全力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和大数据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管理转型升级。
中国残疾人经济社会地位发生显著改变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进步,残疾人经济社会地位发生显著改变。
首先,残疾人生存权得到切实保障。针对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织密织牢残疾人生活保障网,切实保障了残疾人的生存权。实施贫困残疾人专项扶贫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按照“普惠+特惠”保障原则,采取单独施保等措施,优先、重点保障困难残疾人,建立残疾人专项福利制度,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加大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参保补贴力度,提升残疾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完善贫困预防机制;改革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灵活就业方式,探索公益性就业、辅助性就业等方式,支持残疾人创业。
其次,残疾人发展权逐一实现。为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了以《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为重要支持的行政法规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工作体制优势,逐一实现残疾人的发展权。最近几年,国务院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加大居家无障碍改造力度,残疾人的健康权、教育权、就业权、独立生活权等快速实现。
最后,“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正在改变: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提案,建议用“残障”代替“残疾”。为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程度,国家采取便利措施,积极推进残疾人政治权利的实现;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消除残疾人社会参与障碍;将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残疾人也开始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从“被动的施予者”向“积极的创造者”转变,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先进人物。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党和政府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首先,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残疾人事业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了执政党的权威性、行政资源的可持续性、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残联组织职能的多样性等优势,稳定、持续地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机制。自1988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七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做出总体部署;进入21世纪以后,残疾人事业逐步纳入到党的报告和政府五年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批残疾人专项规划,进一步细化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不仅为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组织支持,更为重要的是,使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也使残疾人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要求各项建设事业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进一步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思想保障。中国很早就形成了“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并建立了残疾人赈济制度和收养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大力发展福利生产单位,建立了残疾人劳动福利制度,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的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等为重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框架体系。进入新时代,“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已逐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成为社会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更高目标。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残疾人事业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群体攻坚重点,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6日 18 版)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