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事业单位新闻

    弱势群体的保护(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7 07:32:33

    【给定资料】

    材料一:

    1.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其中农民工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群体。

    “他们不会网上订票,更不能托关系买票,为了一张回家的票他们要排上几个小时,还是一张站票,才能一年回一次老家。请别用厌恶的眼光对待他们,请协助他们买票,让他们回家团圆。”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大量转发此条信息,农民工买票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有农民工抱怨网络购票“不公平”。要缓解农民工心中的痛,不仅是铁路部门的责任,而且企业、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体恤和关怀,让他们能感到社会的公平和温情。

    据报道,重庆籍农民工黄庆红致信铁道部,称其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未果,工作人员建议他使用网络或电话购票,但黄庆红抱怨说:“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我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每年春运,排队买票,对我们农民工是折磨。今年我们想要这样的折磨,也没有了。”

    推出网络和电话购票,是铁路部门今年的服务创新,虽然这两个订票渠道目前尚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如此让人足不出户就可订票,免去排队等待之苦,应当是火车票发售改革的方向。而且,网络作为一个工具,并未对特定的人群设置门槛,相信很多像黄庆红一样的农民工,也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订到了回家的车票。

    2. 据调查,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而其中将近30%的外来农民工曾经遇到过长达半年和半年以上的失业。同时,调查中发现,城市农民工失业后,多数是靠自己过去的积蓄生活,其次是靠向亲友、老乡借钱生活。我们调查的对象中没有任何一例是得到了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到,城市农民工完全处在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 调研还显示,农民工生病以后,59.3%的人并没有花钱看病。而且,40.7%花钱看病的人,他们人均支出是885.46元,而他们所在的劳动单位为他们看病的支出却仅为人均72.3元,不足实际看病费用的1/12。 另外,从劳动时间上看,农民工的劳动也谈不上以什么劳动保障体制来保障。农民工一旦有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是大大超时的。据调查,农民工中,23.6%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65%的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也就是说,符合劳动法的一天8小时,劳动者仅占1/4。在城市高强度劳动中,过度损害的农民工劳动力,潜伏着未来的疾病问题和被缩短的劳动力周期问题。

    3.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期也越来越长。所谓空巢老人,一般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的中老年夫妇。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另外,目前农村老人空巢率也达到38.3%,并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空巢老人的产生,实际上有着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李炜说,“一方面,现代化、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大量家庭分离。中国这30余年来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口流动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目前中国流动人口约2.4亿,其中青壮年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一般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偏远乡村走向发展机会更多的城市,而家中的老年人则多留居在原住地。”

    “另一方面,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也加速了中国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发展,‘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结构的家庭已成为主体,少子化老龄化使得空巢老人日益增多。”李炜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失独家庭增多,也是空巢老人增多一个重要原因。据原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超过100万个。

    参考给定资料,请以“保护弱势群体 实现社会共荣”为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自选角度。

    (2)结构完整,分析深刻。

    (3)具有思想性,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保护弱势群体 实现社会融合

    构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安定有序的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公众的共同的期待和向往。然而,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广大弱势群体却没有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婴幼儿被无辜抛弃;孤寡老人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扰……

    弱势群体的困苦缘由何在?根源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心理疏导不力。社会保障体系缺乏,使弱势群体顾虑重重;心理疏导丧失,导致弱势群体长期无法走出伤害的阴影,这一切都成为了弱势群体融入社会大家庭的一道坎。故此,这一切都召唤整个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呵护,要不断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为弱势群体撑起精神的保护伞。

    关爱和呵护弱势群体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事业,为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提供者兜底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覆盖范围比较狭窄,部分弱势群体无法提供基本保障;保障力度比较低,无法为特困群众维持基本生活……例如,我国还有数千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故此,保障弱势群体必须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作用。

    关爱和呵护弱势群体要为撑起精神保护伞。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面临着严重的精神呵护缺失问题,很少被子女和社会关注,往往患上抑郁、自我封闭等精神疾病,这往往比物质缺乏更影响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例如,我国失独家庭已经超过百万,众多失独父母面临痛失子女的精神创伤,无法融入社会,逐渐被边缘化。对此,可建立志愿者组织定期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精神保护伞。

    胡锦涛同志曾告诫我们,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人民群众答不答应,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是判断我们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面对众多需要提供帮助的弱势群体,我们应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精神保护伞等措施入手,为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搭建坚强的后盾,为他们清除生活上、工作上的障碍。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