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村官考研究生有什么优惠(大学生村官考研有加分吗)
- ·下一篇文章:项目依赖是什么(农村新型项目)
隐藏的概念(隐藏着什么)
我们在做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的时候,会努力地去找到一个主旨句,用以概括整个文段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选项基本上就是主旨句的同义转述。但还有一些文段不一样,这类文段作者观点并不明确体现在文段的某一句话中,而是隐藏在文字之下,需要我们去提炼。也就是说,文段本身没有明确的观点句,我们要自己凝练一句。用我们提炼的这句来表达作者观点。这就是隐性主旨。
举个例子: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氧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参考解析:我们先分析一下句间关系。第一句话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蓝藻形成水华是有危害的。第二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后的危害。第三句向我们介绍了蓝藻为什么会形成水华。文段了解完,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仅仅想向我们介绍一下水华的危害吗?不是的。作者是想通过对于水华危害的介绍,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对于这道题而言,作者是想让我们不要产生水华。那如何不产生呢?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水华是怎么产生的,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来找让它不产生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这道题里面,水华产生的原因在最后一句话,“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水华产生的原因是水体污染,我们不想让水华产生,就需要治理水体污染。这是作者想表达的意图。把这个想明白了,再看选项,哪个能表达这个意思?就是C选项。
所以,主旨观点的题的主旨,并不一定明显地体现在文段中的某一句话中,有可能是隐藏在文字之下的。如果大家碰到例如上述题目中的文段结构--提出问题--危害--原因,那文段的主旨大概率是根据原因提对策。这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意图。
总之,做主旨观点题,重要的就是抓住作者的想法。
2020年省考就要来了!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