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考标点使用(标点考点)
- ·下一篇文章:钓鱼执法的行政案例(钓鱼执法的十个著名案例)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战略)
【范文主题】
统筹区域发展主题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应当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配合。这里所讲的统筹,是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或者称为“适度”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是从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实际存在非均衡格局的国情出发,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寻求最有利于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措施。
【习题示例】
统筹区域发展是当前我国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结合给定材料,以“统筹区域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行文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
【参考范文】
统筹区域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
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缩小地区差距。为此,近年来中央注重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
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开发规划,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经济要素向目标区域转移,通过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当地的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传统产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医保、税收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而真正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旨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大部署。中央提出两个基本判断: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时期,并据此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力度,坚持党对农村发展采取的大政方针。如免除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加大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针政策,都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国家应该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增加科学技术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地区、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繁荣,既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正确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然要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是不言而喻的。
【中公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以统筹区域发展为总论点,随后对主体部分并没有进行更多的铺垫,而是直截了当地将总论点一分为二,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统筹区域发展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寓分析于对策之中,将二者糅合在一起。
[文章点评]
本文在布局上采用了并列结构,即直接对总论点进行分解,每个分论点都提出对策并对之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段以区域非均衡发展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开篇,从而使统筹区域发展这一主题明确的凸显出来,明确了立场。第二段主要就统筹区域发展展开了论述,并形成了两方面具体的建议措施。第三段主要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应采取的需要措施。这两段的论述既结合了当前的具体实际,也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提出的对策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最后,文尾再次用不容辩驳的言辞回应了文首的主题,使全文形成前后呼应之势。
全文的结构完整,布局合理且有一定的巧处,很好地与题目要求相结合。同时,层次较为清晰,语言十分流畅。
[妙言隽语]
1.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2.统筹区域发展就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地区、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繁荣,既是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正确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然要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意义则是不言而喻的。
更多申论范文请见中公申论频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常规(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作者:admin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病情观察:1.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必要时留
第2篇 行测抓分题(行测抓分点) 作者:admin
我们即将迎来上半年省考,把握临门一脚尤为关键,那么在这最后时间想要提分,我们从哪里下手呢?公考资讯网带你考前“捞分”。行测分为5个部分,有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根据其难度和我们抓分的重要程度来看,如果我们想要将分数提到稳定到70+那么这三个部分一定要把握:1、片段阅读。2、逻辑判断。3、
第3篇 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时期历史) 作者:admin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在不同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也会不一样,所以今天主要简单的讲解一下在不同的时候,党的建设的内容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
第4篇 构建和谐社会是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作者:admin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谐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和
第5篇 商业贿赂的看法(商业贿赂的界定论文) 作者:admin
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廉政会议,部署2006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成为重点之一。要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