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反面论证的答题模式(言语里反面论证可以是中心主旨句吗)
- ·下一篇文章:以精准灌溉确保教育公平新闻感悟(精准灌溉的核心内涵是)
公务员行测变态题(行测图形变化)
特整理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细节理解题型典型变形题的解法,希望对考生备考行测有所帮助。
【例1】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是美国于1790年进行的,调查员挨家挨户地寻访,记录每户居民的人数和他们的名字。第一次人口普查对奴隶也进行了统计,但根据当时美国宪法中的“五分之三协议”,每位黑奴只能折抵3/5个自由民。美洲印第安人因不参与当时美国政府的赋税和利益分配,未被列入普查对象。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为390万。此次普查虽算不得上是成功,且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但在它结束后,自杀率、犯罪率、宗教分布、男女比例等社会学概念开始逐渐形成,这在经济和政治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这段文字,世界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
A.统计了自杀率和犯罪率等
B.只统计了白人公民的数量
C.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D.涵盖了所有的美国公民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变型题。传统的细节理解题的提问方式为,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是,或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而此题,直接把提问方式具体化到世界上第一次人口普查如何,问法虽然是有所改变,其实证明此题的提问更加有针对性,考生便可以直接回到原文对人口普查的信息做相关了解即可,解题更加有针对性,减少了阅读量。回到原文发现自杀率和犯罪率是在第一次人口普查“后”逐渐形成的,所以A选项错误。第一次人口普查对黑奴也进行了统计,所以B选项错误。第一次人口普查中,每个黑奴只折抵3/5个自由民,而且没有普查美洲印第安人,所以并没有涵盖了所有美国公民,D选项错误。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C选项正确。
【例2】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处在竞争环境中的青年,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就业、住房、医疗、婚姻、教育……他们逐渐疏离社会,一种非正常的社会心理——“社会焦虑”由此产生。比如有些青年有一种对未来的潜在风险不可预测的“恐惧”和忧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急剧变化
B.个人的就业、住房等问题
C.对未来风险的不可预知
D.社会责任感突减
【解析】此题是细节理解题的变形题,需要查找的是“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所以同样,回到文章直接找原因,解题更加有针对性,文段首句提到“社会焦虑突增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感突减”,由“导致”一词可知,“社会责任感突减”是结果。此题需要选理解不正确,故直接选D即可。
【例3】加拿大研究人员对北美不同地区平均年龄29.4岁的308位志愿者(其中198位是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50.7%的人有互联网拖延症,而且上网时间的47%不是用来工作,而是用来拖延工作。研究表明:白领的拖延情况比蓝领更严重;被雇佣的白领比自由经营的白领更严重;雇佣情况下,下级比上级拖延情况更严重。如果人们对成功的确定性大或者容易转移注意力,就更容易拖延。而令人愉悦的工作、更直接的回报、更大的机会,会让人有动力完成得更快。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最不容易患互联网拖延症的一项是( )。
A.较少的体力付出
B.丰厚的薪酬待遇
C.愉悦的工作内容
D.明确的人生目标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的变形题,文段指出易患互联网拖延症的几种情况,分别找出其对应的选项即可。文段中提到容易拖延的几种情况分别如下:“白领的拖延情况比蓝领严重”对应的是B项;AD两项文段均未提,属于无关内容,而C项“愉悦的工作内容”在文中对应的是“令人愉悦的工作……会让人有动力完成得更快”,即不容易患互联网拖延症。故本题选C。
根据以上典型例题,可以看出,考试题型会越来越灵活,提问方式比较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需要考生首先准确辨别题型,其次再根据相应的解题思路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予解答,只要题型辨别准确,解题方向就可以正确把握,所以在复习备考阶段,需善于将一些新颖题型归类,做到心中有数,知识结构清晰,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有备无患,发挥自如。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论点句式(公务员考试论点论据) 作者:admin
关注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号:gjgwyorg,了解更多公考资讯!(一)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
第2篇 进与退议论文800字作文(进和退议论文) 作者:admin
一、经典开头【开头1】排比式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古时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为计而“退”,终得将相和之“进”;齐桓公
第3篇 无敌多么寂寞什么意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作者:admin
一、眼逻辑题暗藏杀机,在做判断推理题时,擦亮眼睛,看清楚提问方式!!!【例题1】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
第4篇 行政诉讼被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则)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是最核心的考点,也是最难的两个考点。
第5篇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什么) 作者:admin
作文题是多数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很多考生最大的苦恼在于,文章即使是立意精准,框架完整,却只是一副空架子,写完开头,就盼着结尾,正文缺少内容的扩充。如何才能快速扩充文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提高作文分数?社会热点事例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说说快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