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考怎样才能考上清华北大(高考如何考上清华)
- ·下一篇文章:高三数学差生怎么补起来(准高三数学差生怎么学好)
2021江南十校三月联考(2020江南十校3月联考)
202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作为一个闪亮的坐标和一面醒目的旗帜,其文学成就与他的爱国主义、人民立场、斗争精神密不可分,也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有着深刻关联。
五四文学革命宣告了与旧文学的决裂,但新文学在文体、语言、结构等各个层面面临着体系性重建的任务。鲁迅的出现使中国新文学在开启之初就有了一个成熟的领路者。小说领域,《呐喊》和《彷徨》打破了“欧化”语言与口语白话间的对立,《狂人日记》作为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以令人惊叹的成熟度,成为标志性的范本。在散文、杂文等领域,鲁迅的作品或情真意切,或气势凛然,或泼辣犀利,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贡献出了具有示范性价值的经典。可以说,鲁迅正是那个走在20世纪文学与时代最前列、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
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迅曾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海纳百川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下。他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文学观,博采古今中外之所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别具一格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先行者。
创新和超越是文艺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一部文艺史,就是文艺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在中外文艺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座高峰都是大胆变革、创新创造的结果。鲁迅毕生不断寻求突破,在诸多领域做出前无古人的创新之举,出于他本人的文学追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时运交移,质文代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艺的进步,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文艺形态日益多样,文艺队伍组成结构、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高科技和互联网、新媒体迅猛发展,火热的社会实践为文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唯有创新,新流派、新思潮才会不断涌现,文学的原创力才会永不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的征程上,广大文学工作者要敏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借鉴外来优秀文明成果,把创新、超越和不断提高创作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文学创作的精神高度、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篇章,讲好中国故事,回应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摘编自辛文岩《发扬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旗帜,其文学成就源于其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
B.作为引领中国新文学方向的旗手,鲁迅在新文学体系性重建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C.鲁迅认为,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可使文学得到创新性发展。
D.鲁迅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这种开阔视野和辩证吸收为其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先谈鲁迅创新精神的表现和来源,再论创新对于文学的意义,最后明确具体做法。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突出鲁迅作品的示范性,说明他是中国新文学开启之初的一个成熟领路者。
C.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在强调文艺创作过程中需要贯彻创新精神,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D.文章主要论述了鲁迅文学创作中博采众长、勇于创新的精神,旨在突出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呐喊》《彷徨》等作品具有示范性价值,创造了崭新的民族形式,鲁迅成为引领新文学方向的旗手和主将。
B.鲁迅创造性地形成自己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他在新文学大潮中充分汲取古典文学养分。
C.随着时代发展和文艺进步,只有创新,文学的原创力才不会枯竭,中国文学才能永葆活力,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
D.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将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因此作者呼吁文学工作者要多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1][2][3][4][5][6][7][8][9][10] ...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