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自考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对应科目(考研政治选择真题)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13:34:52

    政治选择题得分容易,失分也不难。那么如何保证25%的“盲率”变成100%的正确呢?快考教研室告诉大家,掌握四个步骤,正确率提高75%。下面小编就从五种题型为大家讲解2017年考研政治选择题的秘诀。希望对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招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题目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测试题为多项选择题。该题型占据政考卷的一半,满分50分。单选题主要考验考生的基础知识。共16题,每题得分1分;选择题题目部分是往年考生最难的部分。共有17题,每题2分。自2003年文理合并以来,选择题进入难度爆发期。要求极其严格,选项少、选项错误、选项多均不得分。

    其实,选择题主要考验的是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些问题涉及中央精神和国内外热点时事。单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难度稳定在0.6到0.87之间(即正确选择率在90%左右),这为考生提供了获得高分的可能性。选择题很难。题目设置和选项安排都比较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很多。选择题需要高分,选择题取得高分尤为重要。在多年的辅导实践中,交叉考试教育与政治教研室的陆鑫老师从几个典型事例入手,结合命题规则,为考生找到了攻克这一难点的捷径。

    题型1 理解与解释型

    题型特点

    理解解释型选择题是指理解、理解材料意思的选择题。其显着特点是题目提供的材料包含政治、经济、哲学原理。此类题中,所提供材料后的介绍性词语中常出现“shows”、“reflects”、“means”、“explains”、“embodies”、“implies”等词语,主要是测试候选人的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材料并理解相关知识点。 (来源:《求学?考研》,2012年第4期)

    解决问题的技巧

    1、回答理解型选择题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诚信原则。选择能够全面解释整个问题词干中心含义的选项,不选择只能解释问题词干某一层次含义的选项。通过总结题干,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题干的要求,比较备选方案,选择符合中心思想的选项。

    (2)基本原理(或深奥原理)。如果您能够更深刻或更根本地回答问题干中提出的问题,则会选择此替代选项。该问题只能回答比较肤浅的层面,这是问题含义的同义反复,所以不应该选择该选项。

    (3)最优原则。在一道选择题中,有时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与题干相符。这里,应按照最优原则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2. 理解解释性多项选择题。问题词干中的例子、观点和引文往往包含多个层次的含义,并且它们通常处于并列关系。在掌握题干要旨的基础上,需要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逐层分析各层意义,根据各层意义的要求筛选备选方案。应选择所有与问题含义相匹配并能正确解释材料的选项。即使是与问题的特定含义相匹配的选项也必须被选择。

    来自著名话题的证据

    1、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不窥门,可见天道;出门则远,行则知少”。故圣人无为而知,无见而有名,无为而有名。”老子的这个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立

    C. 声称知识的获取不需要思维处理

    D. 否认实践对于理解的决定性作用

    【标准答案】D

    【解题技巧】我们使用关键字绑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是以文言形式考察马哲原理的题。它引用了《老子》《道德经》 的一段话。很多同学看到这种评价分析题都头疼。他们觉得自己不明白它的意义,也无法弄清楚它的意义。就是说,遇到这类问题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关键字绑定法。题中的第一句话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词,“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也就是说这道题的理论观点是书本知识是一切认识的源泉,从而直接否定了实践的重要性。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出题的准确性。

    题型2 比较异同

    题型特点

    比较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概念、原理、事件、现象、著作、观点、命题、经济成果等放在题干中,四个选项分别是什么有共同点(包括联系)或差异。内容可分为类比和比较。类比是对相同性质的概念、事件、人物或想法进行比较。比较型是对不同类型或性质相反的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这类选择题的词干通常包括“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相关”等词语。

    解决问题的技巧

    回答比较选择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的考察角度,看题干是否考查两者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或两者的差异和两者。其次,应将备选选项与问题主干进行比较,看看备选观点是否表述错误,是否符合问题主干的视角。只有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才能被选中。

    做比较选择题时常犯的错误是:(1)只注重部分,忽视整体。我们只关注题干或备选方案中的某一点,而忽略了“比较”这一最重要的环节。 (2)对于两者关系的差异,忽略了对替代方案中替代概念的识别。 (三)忽视思想或现象的“条件性”,不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具体观点进行具体判断。

    来自著名话题的证据

    一、新三民原则与旧三民原则相比,其发展体现在()

    一、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民主权利应“为普通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等地权”和“资本管制”两大原则

    D.与联俄、联共、支农工三大政策挂钩

    E.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相同

    【标准答案】ABCD

    【解题技巧】本题的考点是新旧三人原则的比较。显然,我们考察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当中国革命进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农工三大政策,并将旧的三民原则发展为新的三民原则。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国主义主题。 “对于大多数人民来说,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除了反帝国主义之外没有其他目标。”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力和肆意,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强调确立了“耕者有其田”的理念,阐述了“防止民间资本掌控民生”的思想。据此分析,选项ABCD是正确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但又不完全相同。这显示了E项中的错误。

    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如下:()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标准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的茎是两个认知对象。问题的分支是比较问题主干中的两个识别对象后的答案。学生只要记住所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比较,并从比较中找出每个认知对象的特征。方法:将题干与题干一一比较。符合题干要求的就是正确题干。本题考验灵活理解,运用哲学的矛盾同一视角来理解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用积极选择、排除谬误的方法可以确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形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基础、目标和内容。因此,A、B、C是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选择。只有D才是正确的观点。

    问题类型3:因果关系型

    题型特点

    因果选择题主要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和影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要知道结果的原因,题干是结果,选项是原因。它可以是一因一果、多因一果、或者一因多果。常用的介绍性短语有“because”、“the Reason is”和“why”。另一种是了解测试结果的原因,其介绍性词语有“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考察原因时,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决问题的技巧

    1、要分清是考察原因还是考察结果。要回答有关因果关系的多项选择题,您应该一起分析问题主干和选项,以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如果问题主干是一个原因,则替代方案应该是该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询问结果的多项选择题的选项相对不同,通常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中常用的各种理由的含义,掌握和理解各种理由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多种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有时主导因素不止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为“最重要原因”,非主要原因的称为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则应对选项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找到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本质上是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因素。这个因素是历史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体现了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源时,一般认为政治现象是由经济造成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造成的。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是表面现象。

    3、将选出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是否符合逻辑。这一步往往很容易被候选人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以下三种情况不能被选中:(1)回答与所问内容不同的,将不被选中; (二)重复或变相重复题目的,不予入选; (3)因果颠倒。如果这个人不选择,即问题问的是原因,但替代答案就是结果。 (来源:《求学?考研》,2012年第4期)

    来自著名话题的证据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在消费过程中可以转移到新的商品中。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要区分是测试原因还是测试结果。在这个问题中,主干是结果,替代项应该是原因。其次,要正确理解常用题各种原因的含义。要回答这类选择题,必须掌握和理解各种原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题干的设置,我们可以分析出该题考的是客观原因。

    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解题技巧,因果关系选择题中有3个选项是无法选择的。根据此分析和提示,很容易选择正确的答案。劳动力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而资本则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可选择答案C。

    2、资本家竞相提高技术的直接原因是()

    A. 降低劳动力价值

    B. 追逐超额价值

    C. 获取绝对值

    D. 获取相对值

    【标准答案】B

    【解题技巧】这道题中,主干是结果,备选项应该是原因,而测试是很常见的直接原因。

    我们仍然采用有效的关键字绑定方法。问题主干中的关键词是“竞争”。我们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改进技术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因为这个问题有四个选项之中,都有资本家在个体基础上所进行的行为。只有第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问题类型4 类别归纳类型

    题型特点

    政治理论的几门课程往往由几大类组成。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包含多个原则。考研时往往会设定政治命题。问题是这样的:“以下是.想法或意见.”。 《毛中特》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也属于这一类。

    解决问题的技巧

    复习时,考生要善于总结、分类,要抓住类别的特点。这些特征往往会成为衡量替代品是否被选择的参考标准。例如,回答“以下体现辩证思维……”之类的问题,只需了解辩证法的特点,从动态的、综合的、联系的角度看问题,相信矛盾是驱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选择满足其中一个特征的选项。你可以被选中。在回答此类选择题时,要多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时间、人物等限制性定语,这会限制选择的范围。

    来自著名话题的证据

    1.下列命题中,含有辩证思维的是( )

    答:“当贫困导致变化,变化导致普遍化,普遍化又带来长期发展。”

    B、“福所在处有祸,祸所在处有福”。

    C、“道之大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然”。

    D.“世界潮流顺之则极,极之则逆转”。

    E.“盛衰代谢,新貌显露”

    【标准答案】ABDE

    【解题技巧】本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范畴归纳题,主要考查辩证法名言的归纳。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简单的做题方法,那就是关键词对比法。我们知道,辩证法部分主要涉及运动、联系、发展、矛盾等关键点。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来分析选项。 A选项中的“变”、B选项中的“不幸”、D选项中的“循”、“反”、D选项中的“新”,都属于辩证法的范畴,应该被选中。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尽快找到答案,而无需刻意翻译古籍。

    题型5 评估分析型

    题型特点

    评价分析选择题一般采用引文作为材料,引文内容不正确或不完整。此类题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这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出现得最多。测试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要求考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不仅要扎实掌握政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注重文学素质的培养和审美素质的提高。

    解决问题的技巧

    对于这类选择题,考生必须能够了解引文中包含哪些观点,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引文中有哪些错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1)如果题目是考查考生对引文的理解,那么判断备选方案是否正确,不是看备选方案所揭示的“事实”是否正确,而是看观点是否正确。的替代方案是否正确。它基于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即使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仍然可以选择。 (2)如果问题是考察引文中作者的观点是否错误以及为什么,要注意分析的角度,是从“我们”的角度,还是从作者的角度漫画中的材料或角色。 (来源:《求学?考研》,2012年第4期)

    来自著名话题的证据

    1.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过:“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从认知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理解总是落后于实践

    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C.实践高于知识

    D. 实践和理解是一体的

    【标准答案】C

    【解题技巧】首先,将本题定义为评价分析题。将要考察的知识部分再次定义为马志忠的认识论部分,将要考察的知识点最终定义为实践与知识的辩证关系。这就是这类评价分析试题的“三阶段推理法”。推理到这个程度,这道题就容易多了。我们研究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要肯定实践的决定性作用。实践决定知识,知识对实践有积极的反应。在这个问题中,只有第三个选项符合这个论点,所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来源:《求学?考研》,2012年第4期)

    相关推荐复习指南2017考研英语单词词根词缀总结2017考研线性代数关键公式总结历年考研总结(交叉考试教育汇编) 现在已经进入5月下旬,2017年考生已经开始紧张的审核。您是否急需测试一轮审核的效果?是否迫切需要总结一轮评审并启动第二轮评审规划?你是否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想要进入名校?为了帮助所有考生,跨考教育上线周年纪念日,我们于6月8日至11日推出权威测评,补短板、培养人才、消除盲点。

    2017年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关注微信:kkkaoyan,找研究好友、有用信息、名师,百万考研人用】

    不定期提供免费课程供考生参考和复习。还可以与同学交流,分享考研信息和方法。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