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考研数学2013年难度(2013考研数学真题解析)
- ·下一篇文章: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政治经济学资本循环与周转)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极其重要的一环。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中工考研编辑整理的2018年考研毛中特特辑第六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供考生参考。
第六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复习提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纲领和发展方略。着眼于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现实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首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相对发达的社会主义。稍后,一阶段可能会比前一阶段花费更长的时间。”
(二)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政策的根本依据。这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飞跃。
(三)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都必须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意义和主要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社会的本质。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从我们的发展水平来看的。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含义,必须反对右、“左”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认识我国不经过充分发展阶段就可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机械论是右倾误解的根源。
其次,认为不依靠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能达到社会主义发达阶段,是在革命发展问题上的乌托邦主义,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一是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同时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解决。改变了;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仍有相当数量,而且更多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四是协调发展成效显着。与此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改变。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落实。同时,民主法制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六、社会主义文化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变异性、差异性显着增强,这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七是社会活力显着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长期面临经济和科技主导地位的压力。可预见和不可预见风险较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变化。但是,我国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矛盾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体现。只有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真分析不同时期的具体阶段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讲,党的纲领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政治上,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反对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
在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提供科学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至少还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落后。因此,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向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这一判断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这一判断的重要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实践的指导。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过程中排除干扰,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张和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这是顾全大局的根本方针。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将“和谐”和“富强民主文明”写入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地位和依靠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原则: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在基本路线中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繁荣、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统一。
二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基本路线和基本途径的最重要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振兴国家的关键;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道路。
活力之源。
三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主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我们党在这个历史时期明确提出的基本政治主张。它是基本路线的拓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针的有机统一。
1. 经济计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让一些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一部分人后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 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政治局面活跃。
3. 文化节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大众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着力建设,弘扬学术和文学艺术。建设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历史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社交项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总要求和原则共建共享,聚焦改善民生、解决好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争取共产主义斗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是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不仅是伟大的社会理想和科学理论体系,而且是现实的运动。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归根到底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最大方案为最小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最小方案为最大方案的实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坚持最大纲领与最小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与路径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持续发展与发展阶段的统一、发展阶段性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国民生产总值比1981年翻一番1990年与1980年相比,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相对富裕,现代化基本实现。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针对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第三阶段的目标和步骤,分为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头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小康,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国民经济将进一步发展,经济各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设纲领,为我们进入现代化新阶段指明了方向。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能够取得伟大成果。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周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前20年的工作。本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十亿多人。让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
——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着增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着提高,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显着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显着增强。
——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有效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更加牢固。变得更加坚实。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实现。全民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着提高,国家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丰富。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数量大幅减少。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抓住重要领域深化改革机遇,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短板,构建完整、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并有效运行,确保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确立。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扩大各级各领域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一切工作依法治国。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国家文化资产管理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完善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相关文章”””
2018年考研各政治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2018年考研政治基础复习常识
2018年政治考研复习攻略
2018年考研政治复习时间表
2018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复习计划
12018考研政治学基础阶段:兴趣学政治
2018年考研政治全年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各科目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如何复习
关于备战2018年政治学考研的一些建议
2018年考研政治史大纲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复习计划:心态调整
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思想与法律基础备考指南
2018年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计划及建议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复习计划-强化练习
2018年考研政治选择题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选择题复习计划
2018年考研政治分析试题复习计划
我们现在正处于考研复习的基础阶段。考生必须找准考试要点和命题点,有目标地复习。只有在审核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CCPS考研推出了常年训练营、OL学习、名校研究生培训课程、优质在线课程等一系列备考课程。它对每个科目的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和分析。考研大纲会有针对性的解析~欢迎考生们来电咨询咨询。同时,中国公考已为大家推出直播课,让您足不出户就能边听课边学习,助力大家的考研梦想!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