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自考

    马原十六大原理(马原16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17 09:43:34

    考研政治复习期间,考生一定要保持冷静,梳理各科重要知识点,搭建框架,把握大局,深入理解和把握重点和考点,检查是否有问题。通过回答问题来省略。填补空白,加深记忆。下面考研频道分享了与16条原则相关的重要考点。请注意它们。

    一、唯物主义原理

    原理一意识主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形象。

    2、意识的主动作用(主观能动性)表现:意识、目的、计划。 活动性和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指挥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实践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取决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有时会出现在第二题中)

    【方法学意义】

    要尊重规则、按规则办事、实事求是;同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两者结合起来。

    原则二:践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

    【原理内容】

    1、实践是人类主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区别与统一的现实基础。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何处理(环境问题),体现了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水平。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方式不当造成的。

    【方法学意义】

    我们必须改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并在最值得、最适合人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转化。

    2、辩证法原理

    原理一事物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具有普遍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的联系。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人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积极建立新的联系,然后利用这种联系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

    【方法学意义】

    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树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动态审视事物的普遍联系。

    原则2:矛盾同一性原则

    【原理内容】

    1、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层含义: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处于统一体; 矛盾的对立面是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2、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由于两方相互依存,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来发展自己; 由于双方相互包容,双方可以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并发展; 由于冲突双方是相互联系的,冲突双方可以向对立面转化并发展。 (有时会出现在第二题中)

    原理三:矛盾、同一、斗争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 没有斗争,身份就不可能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性;没有身份,斗争就不可能存在,斗争存在于身份之中。

    2、无条件的绝对斗争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方法学意义】

    我们必须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解决矛盾,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性,从同一性中把握对立。

    原则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则

    【原理内容】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随时随地都存在,而且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运动中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各自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有很多矛盾,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都有不同的性质和地位。和功能。

    3、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体。普遍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是从认识个体到认识普遍,再从普遍到个体的辩证发展过程。 (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结合)

    【方法学意义】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正视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矛盾是特殊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事物采用不同方法解决矛盾。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认识事物不仅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而且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原则5 矛盾与不平衡原则

    【原理内容】

    1、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2、各矛盾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冲突的主要方面是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冲突的次要方面是处于主导地位而无法主导的一方。

    【方法学意义】

    解决矛盾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一定要看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一定要抓住重点,抓住重点,看主流。

    原理六: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2、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没有任何本质不是以现象的形式显现出来的;任何现象都从某一方面表现出本质,即使是幻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学意义】

    人们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3.认识论原则

    原则1 知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映。

    2、认知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知活动的人。

    3、主客体关系的本质:一方面,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制和制约;另一方面,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制和约束。另一方面,它能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和需要,以自觉、主动的活动不断突破客体的局限性,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改造、发展和提高。时间。

    原则二: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则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知识的源泉,是知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知识真理的标准,是知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有主动作用和反动作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实践才能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会误导修行,会对修行产生消极甚至破坏性的影响,导致修行失败。

    【方法学意义】

    坚持实践第一的视角,树立实践应有的权威,尊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智慧,一切从实际出发。 注重知识的反应,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原理3 了解运动的基本定律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2、从感性认识跨越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个别方面和外部联系。理解的任务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整体性和内在联系。

    3、认识到从理性跨越到实践的必要性。 (一)只有回归实践,理性认识才能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需要发展为理性认识。 (2)相互渗透。知觉中充满了理性因素,理性中又充满了感性因素。 (三)辩证统一。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4. 了解流程的迭代性质。在认识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理性认识的多次迭代才能完成。

    5.理解理解过程的无限性。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人类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表现为“修行、领悟、再修行、再领悟”的无限循环,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不断进步。无尽的前进。

    6、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知识的运动不断重复、无限发展,最终实现知识与实践、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具体历史统一。

    【方法学意义】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非常丰富、现实的感性材料;通过理性思维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来加工丰富的感性材料。 勤于实践,采用科学方法,勇于创新;创新中不怕犯错误和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推动知识发展。

    原理四真理与错误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真理包含稍后将被揭露的错误的某些方面或要素,而错误也包含稍后将被揭露的真理的要素或根源。

    2.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对立,但超出一定范围,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论,谬论变成真理。

    3、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带来成功的实践,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活动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导致失败。

    【方法学意义】

    我们要正视失败和错误,善于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为有利,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原则5 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原则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特殊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一致性。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脱离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真理不能是抽象的、毫无意义的。

    原则6 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主体的非逻辑形式的情感、意志、幻想、想象、直觉和灵感。

    3、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和停止、主体认知能力的发挥和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动力性、诱导性、刺激性作用。

    4、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原理一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上层收入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相反,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服务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相反,它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原则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历史事件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可以在第二个问题中使用的其他方法论含义

    1、必须关注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势;我们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抓住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2、人们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重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努力实现好的可能性。

    3、要同时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消极面,从积极中看到消极,从消极中看到积极。

    4、坚持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预见他们的未来。

    5、认识世界就是改造世界;要有效改造世界,就必须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按照客观规律行事。

    六、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努力以正确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