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举世无双的珍品阅读理解(举世无双的珍品阅读标题含义)
- ·下一篇文章:高考语文怎么140(高考语文如何突破130)
试论新诗鉴赏试题考点的设置及命题趋向是什么(诗歌鉴赏新题型及答案)
试论新诗鉴赏试题考点的设置及命题趋向
试论新诗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和命题趋向
新诗鉴赏试题于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首次采用,业已引起各级命题者的广泛关注。
这一“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考试说明》)的新题型的闪亮登场,完全可以说是本乎情理之中。这是因为,赏析现、当代诗歌精品原本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新诗有理由在“文学鉴赏”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考点的设置上,新诗鉴赏与古典诗歌鉴赏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且具有更为贴近生活的特点。因此,可以预料,新诗鉴赏试题虽然未必成为每年高考试卷的稳定题型,然而,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信度、效度较高的常见题型而为命题者采择,则毋庸置疑。
目下,新诗的阅读和欣赏恰恰是高中教学的弱项,也是高考复习的盲点,而对这一题型的探索和研究差不多处于空白状态。有鉴于此,本文以新诗名家之作为材料,研讨新诗鉴赏题的考点设置,探测新诗鉴赏题的命题趋向,以期为高考复习提供一份切实有用的资料。
新诗鉴赏试题涉及的知识、能力范围如下(为节省篇幅,作者、诗题出现于题干,诗歌分行则以“/”标示):
鉴赏重点之一:诗歌内容
1.对抒情主体的认知
对艾青《煤的对话》(1937年)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答案:A。 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准确解读诗歌,鉴赏者必须作合理想象。对抒情主体“我”的种种理解不能脱离诗歌语境。“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等语,是一种不合理的想象,在诗歌文本中没有依据。
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知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答案:B。 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新诗中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年青的姑娘”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
3.对象征意义的感悟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
4.对内在情感的把握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草儿在前,/鞭儿在后。/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目古 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呼……呼……”/“牛吔,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我把草儿给你”。
“呼…… 呼……”/牛吔,快犁快犁。你还要叹气,/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人呵!/草儿在前,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 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答案:D。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5.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对艾青《盼望》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看得见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答案:B。所谓意境,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出现于诗歌文本中,而意境则需要读者去体味和感悟。《盼望》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特别关注入生的起点,有人特别关注人生的终点。心态不一,并不妨碍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理想的追求。“不同的追求”这一说法是对诗歌意境的错误理解。(第二、三、四部分待续)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4期 作者:南通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陆精康执笔)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