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初中高中如何衔接(做好初高中衔接)
- ·下一篇文章:高中英语25句英文名著中的经典句子及翻译(高中英语名著摘抄)
高考备考语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备考经验)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几个重点
一、语文复习备考的依据
1.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其中一大创新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目的就是“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学业质量标准4就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2.2019年教育部考试院制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命题框架,其中 “一核”就是指“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大核心功能;“四层”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3.2023年高考教育部考试院的试卷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
二、近两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突出要求
1.情境载体(无情境不命题)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以具体情境为载体”,高考评价体系则“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情境载体”让考生必须面对具体的情境、真实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与技能。
情境,在高中课程标准主要指的是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的个性化、内显性,社会生活情境的复杂化、多变性,学科认知情境的逻辑化、深刻性,在给命题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使得应试的可复制性大大降低。换一句话说,情境的介入,特别是情境的具体多样、纷繁复杂,使得刷题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实现。
比如在2023年的2份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小刚”在名篇名句默写板块是个活跃人物:
Ⅰ卷: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就很好。
Ⅱ卷: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
在情境的加持下,名句默写也与理解、欣赏、判断、应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了具体情境的设计,情境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这哪里是刷题、复制、简单训练能解决的呢?
2.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2017年版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中有三个关注点——任务、整合、运用语言,总的指向是学生承担工作、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把任务的解决作为课堂学习的最高追求。
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建议中也强调,要“设计典型任务”,要“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达成这种转变的关键,是“典型任务”的设计。
典型任务必然是综合的,这种综合可能是从一篇文本到多篇文本,从一个领域到其他领域,从知识引导到实际问题解决,从阅读鉴赏到梳理探究再到自主表达,等等。以阅读为例,近年来不仅出现了较多的多文本阅读材料,而且相当一部分试题也已经不是单一地指向文本中的重要概念、词语或句子含意、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而是指向综合考查,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和水平。
2020年新高考Ⅰ卷 已经作了尝试,现代文阅读Ⅰ提供的是有关历史地理学的两段材料,其中第4题是: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这道题既基于复杂的文本材料,又需要掌握下定义的方法,还需要简洁概括的语言整合能力,同时也在语文与地理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一道题就不是简单的解题,而是依据材料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023年继承了这样的探索,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从写作扩大到阅读甚至扩大到语言文字应用。比如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是这样的: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将考生变身为读书小组成员,要为提供的文学作品写短评;写这个短评又有甲、乙两组关键词作为限制情境;任务是围绕考生所选定小组的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题目由真实情境指向真实任务,解决真实问题,考生必须将自己转换身份、适应情境,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又如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选自张志公《说工具》,介绍三位教师真实课堂上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讲法。围绕这个材料,第21题是这样设计的: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卧薪尝胆 庖丁解牛 一鼓作气
以教师的身份给星球小学的学生讲成语,给的支架是“借鉴材料中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最终任务是拟出讲解要点。任务源自所给材料,从材料中凝练出方法,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考生以特定身份,完成相应任务,指向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任务的设计极为巧妙,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典型任务”,能够考查出考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及其言品质。
典型任务让考生必须面对多样、综合、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解决真实的语文生活问题,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阐释反思等等。这样的试题就是要引导教学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从“做题”走向“做人做事”。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