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综合分析题型(公务员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 ·下一篇文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自哪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什么意思)
2019贵州公务员申论(贵州省考申论阅卷规则)
对于申论考试作答而言,最棘手的莫过于两个步骤。一是抓要点,二是对其进行组织加工,而前者又直接决定了后者的正确与否,因此抓要点可谓是申论作答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来抓?如何高效、有效、准确抓取关键信息?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阅读技巧乃重中之重!
阅读并抓住核心信息其实是一个融汇贯通的过程,故在申论备考中,应加强对抓取要点的训练,关键是要熟练运用“两大阅读技巧”和“三大阅读方法”。
阅读技巧一:抓准关键词
当我们接触申论试题时会发现,不管是题目还是材料其实都凸显了关键词的核心地位。例如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上,题干和作答要求中就会有关键词提醒“简述、概述”,“准确、简明”等字眼,作答对象也会明确“问题”、“原因”、“表现”等。面对大段材料,许多考生“无从下手”或读完之后“茫茫然不知何物”,亦或者是“瞻前顾后”“丢三落四”等,这时候关键词就起到了一种引导、助推的作用。俗语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方法才是硬道理。
【参考示例】
环评,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专业机构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因此,环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的“阀门”。然而目前,虽然我国已有相对完整的环评机制,但这个“阀门”却因为种种原因仍未关紧,将污染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设想目标也就并未完全实现。
【中公分析】
从这段中我们发现,有这些关键词帮助我们有效了解段落大意。1、“是指……对策和措施、以及、方法与制度”;2、“简而言之……就是”;3、“因此……”;4、“然而目前……但……也就并未”。这些词为什么重要,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前(或后面)会出现要点。如1与2为定义,3为总述,4为原因、问题。因此从这段中,若涉及到涵义阐述,则为1和2;涉及观点为3;涉及现状原因现状为4。这就是抓关键词。
阅读技巧二:提炼核心句
在抓关键词的基础上,核心句或者主旨句也是一种有效阅读的方法。核心句一般出现在首尾,有时需要借用逻辑法抓住它,如总分结构、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转折、因果。
【参考示例】
那么环评机构为什么要替企业造假呢?原国家环保局(现”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公教育专家组成员赵章元教授一语道破天机:“企业给的钱多了,环评机构往往什么都愿意写。”由于环评行为本身和出具的环评报告都非常专业,外行看不懂、弄不明,环评报告怎么写,基本由环评机构随意“捏”,环评机构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良环评师发现有油水可捞。
与此同时,我们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和问题机构环评推出机制,而政府环保部门与环评机构往往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监督乏力,环评机构的权力进一步放大。环评机构的权力大,就有了寻租的机会和空间。企业发现这个秘密后,自愿多“出钱”公关环评机构,致使原本无法通过的环评项目,在环评程序“合法”的外衣下逆民意而上。
【中公分析】
以上两段材料的核心句体现在段首。第一段“那么环评机构为什么要替企业造假呢?”引入原因,第二段“与此同时”和上一段形成并列关系。说明这两段核心围绕原因来展开。故原因一“环评报告本身专业性强,使得环评机构为企业造假有空子可钻”;原因二“相关机制建设缺乏,如监督、问责、退出机制,增大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
阅读技巧三:三大阅读方法
在申论材料里,材料的类型往往归纳为数据型、案例型、观点型,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
(一)数据型材料——跳读法。文字是概括、凝练、精华,数据是证明、是事实。对于数据集中的段落,在阅读时可跳开,应把阅读集中到数据前后的文字上。
(二)案例型材料——快读法,即“主体+处境+做法+结果+推论、启发”。申论材料绝大部分,甚至说八成以上的材料展现的形式为案例、故事类。这种材料往往通俗易懂,但是在阅读中,大家的困惑主要为“眼前茫然一片”。
【参考示例】
阿Q下班回家,需要去公司对面的公家站坐车。由于过街天桥远在前方200米处,公司门口又并无地下通道。在图方便的念想中,阿Q左右都瞅了一下,便立刻快步横穿街道……
【中公分析】
不管这个故事的结局好坏与否,这就是申论常见材料中最普通的一种。我们如何才能得出有效启发和推论呢。套用公式——“主体+处境+做法+结果+推论、启发”。主体为阿Q,即普通民众;处境:“过街”;做法:“不走过街天桥而横穿马路”;结果……。得出的推论:其实不管结果好坏,那只是一时的便宜和运气,这并不能成为长期选择,因为随时可能突发交通事故。因此启发是“提高市民的安全出行意识”;然后将“安全意识”可略做上升(需结合材料的核心话题)为社会公德意识,甚至是当前文化领域,升华到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
(三)观点型材料——精读法,即“主体+客体+措施+理由+推论”。就是指某人针对“某个问题”所持的核心观点及理由。这种观点型材料一旦具有权威和普遍性就可以上升到“高档词汇”,可能会成为材料的主旨和精神。
如2012年国考真题,通篇9则材料。前面8则材料例举了食品黑加工点问题、医生医德问题、老人摔倒不敢扶问题、拍卖艺术品造假问题、最美妈妈吴菊萍、好人双胞胎包工头等,这时候材料例举的问题涉及民生问题的各个方面,也涉及一些社会道德、责任问题。如何抓准材料的核心话题和核心观点呢?材料9中温家宝有这样一句话,“……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全面推进道德建设……”,因此可以得出以上8则材料其实在围绕“德”展开,而且观点为“道德示范带动社会进步”。因此,我们通过精读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抓住材料主旨和精神。
阅读技巧成于一时,受用一世!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加强对阅读技巧和方法的练习,如此才能抓好要点,进而保障申论得高分!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