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申论真题(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测试题)
很多考生朋友会问到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如何打基础的问题,其实申论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需要有自己的基础,因为申论不仅仅考知识的掌握,更考查运用能力。关于申论考试的能力问题,之前和大家已经说过很多次。今天华图教育网针对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和大家来谈一谈。
第一个基础:贯彻能力。
贯彻执行能力,第一个要求就是全面、准确领会领导意图。这体现在申论试卷上就是要准确理解题干要求。每一个字都不能放过,尤其是关键字眼,更是要反复斟酌,再三推敲,很多时候,只要把题干看仔细了,想明白了,甚至不看原材料,写文章也不会跑题。贯彻执行能力的第二个要求是办法要多,并且能够选优,在最小的代价和最大的效果之间找到切合点;而且还要符合实际,能知道具体事物的发展趋势,不能理想化。
上面提到的这些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呢,这就用到了第二个基础—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就是思想理论要一元化,备考也必须熟知党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中,在党和国家的众多文献中,对于当前形势有理性论断,对于存在问题有深刻概括,对问题的性质有清醒认识,对于解决办法有规范表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多读多看这些文献,好处很多。最好能试着写一些类公文性质的东西,提高理论水平。
第三个基础:视角。
这个东西看起来比较玄,不太好量化,可是,这是申论应考的一个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不少考生的申论文章,看起来也是振振有词,面面俱到,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文章,不行。要学会把自己放在一个位子上,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来解答当前的问题,这样才能超前别人一步。
(责任编辑:郝云)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