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期间 民法(民法的期间都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我的考试经历作文(我的考试经历300字)
申论热点材料(公务员申论大作文的热点主题有哪些)
公务员申论考试是指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目的是通过一定形式考察考生对资料的分析、提炼、概括加工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法律、经济、行政管理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论热点即社会热点,社会话题。考生在复习申论资料时,可通过收集申论热点掌握一定的理论政策,这是考生作答申论考试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依据。针对申论热点知识复习,以记为主,无需全背,但要求做到熟悉,了解热点背后的政策背景、内涵意义及要求等具体内容。
从时政热点入手,考生可将时政热点划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社会类、生态文明类。这五类时政热点目前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考的类型。但考生在选读申论热点或时政热点时不能妄下定论,存有猜题或押题的心理。为了能跟进时代步伐,掌握全面的复习知识,建议考生可从电视新闻、人民日报、半月谈或相关政府网站上了解一些政府工作报告等,通过不同途径掌握时政热点,学会报刊杂志中的行文、语言风格,规范语言运用,以及学会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考方式,同时积累一定的背景知识。
考生在复习申论时,需要熟悉政治哲学原理的运用。收集整理申论、时政热点时,要学会结合热点中的实际例子,透过热点的现象,了解社会、国家政策的本质。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试着分析,辩解,尝试着从国家行政的角度来思考社会、经济、民生等问题,养成遇事想问题的辩证思维模式,关注社会、国家政策的好习惯。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