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考研政治单选题答题技巧(考研政治单选题答案)
- ·下一篇文章:考研高等数学难题(考研高数重难点)
过来人谈如何联系导师的话术(应该怎么联系导师)
这是很多考研人的普遍想法。于是,一些关于如何“讨好”导师的“人际关系秘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民间甚至还有考研的“潜规则”:异校学生不能与同校学生竞争,没见过导师的就从来没见过。相知者不能胜,相知者不能胜良师益友……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课:接触过多的导师会给人太心机的印象。
第二课:目标导师不明确,导致“撞车”
第三课:放肆送礼,一瓶醋也会惹麻烦
第四课:说得太多会导致错误,尤其是当你假装理解一些你不理解的事情时。
经验一:去学校听课
经验二:主动向老师请教
经验三:学习恩师著作,言行真诚有礼。
经验四:复试前申请做导师助理
策略1:随相机移动并使用所有可用资源
策略2:会面前准备好信息并了解讲师
策略3:与导师会面时谨慎行事
复试在即,找导师的问题成为研究生考生的共同话题之一。 “导师都说要选有灵性、有潜力的学生,但面试时间这么短,如果能提前和导师聊一聊,展示一下自己,就相当于抢到了面试机会。”这是很多研究生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一些关于如何“讨好”导师的“人伦秘诀”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民间甚至出现了考研的“潜规则”:外校生不能与外校生竞争。同一所学校,与导师素未谋面的人,是无法相互竞争的。但找到合适的导师并给予合适的礼物……真的是这样吗?
教训:有多少梦想可以被挥霍?
第一课:接触过多的导师会给人太心机的印象。
赵琳正在申请成为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她最初的考试成绩中等。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她在复试前两周来到了自己报考的学校,打算为与导师见面做好准备。她通过北京的同学和朋友,找到了在该校读研究生的高年级学生,并逐一拜访他们,了解他们所报考院系的各方面信息。接下来,我开始和师兄师姐们一起上研究生班。经过一番努力,我认识了几位导师。
对此,她的准备已经足够了,但她仍心神不宁,继续马不停蹄地寻找人脉:她向兄弟姐妹要了导师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带她去见导师。当然,最终没有人愿意带走她。于是,在复试前,她开始给自己有联系方式的导师打电话,推荐自己,表达自己希望成为导师的研究生。导师的回答大多取决于她复试时的表现。于是她松了口气:至少会有一位导师想要我。采访过程中,她一点也不紧张。毕竟老师的大部分课程她都上过。她在回答问题时也非常冷静、从容,回答也很流利。导师们对她的表现也相当满意,有好几位导师都想录取她。但很快,情况出现了转机,一名教官提到赵林之前曾联系过他,紧接着其他几名教官也表示赵林给他们打过电话。经过讨论,导师们觉得这个学生心机太重,不够纯真,最终决定不录取她。
第二课:目标导师不明确,造成“撞车”
本科就读农业专业的刘杰,跨科考报考教育。遗憾的是,他没有被列入复试名单,于是他开始考虑转学。最后,她得知武汉一所农学院正在招收教育专业研究生,赶紧联系了他们。由于人在郑州,刘杰给学院的导师们发了一封群发邮件,在每封邮件中都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并虔诚地表达了自己想成为导师学生的愿望。最初,她成功收到了几位导师的回复,表示欢迎她面试。但当农科院复试名单出来时,她发现自己不在,打电话咨询。学术秘书说,那是因为她“崩溃”了。
第三课:贸然送礼,一瓶醋也可能惹事
来自山西省的考生张伟在某大学研究生院首考中获得第二名。由于经济拮据,他想去看望老师,就送了他几瓶家乡特产的山西陈醋。然而,他在最后的复试中仍然被拒绝了。下去。张伟反思后,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他赠送的特产上。或许他本身并不是“嫉妒”的意思,而是担心老师“趁势”……
第四课:说太多会导致错误,尤其是当你不懂的时候却假装懂。
另一位考生与导师见面的经历是“前所未有的”。导师问他: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他说我读了XXX。导师又问:你还看过谁的相关书籍?答:我读了XXX,但是那一篇不如我上一篇读的好。所以他讲起来,表明他对这个专业的学术问题有很深的了解。没想到那本书的作者是教授已故的导师写的,自然是没希望了。
经验:“前人”就是这样战胜敌人的
经验一:去学校听课
媛媛是东北一所大学的学生,报考了南方的一所大学。她第一次考试成绩很高,想跟着某位导师做研究,但听说这位导师只喜欢收男学生,她很烦恼。复试前半个月,她焦急地来到学校,开始跟课。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回答问题。导师渐渐了解了她,也欣赏了她。后来,媛媛下课后找到导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导师表示,如果她面试表现好,就会考虑录取。幸运的是,她如愿以偿。
经验二:主动向老师请教
李慧,她本科成绩很好。她考研的是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所以复习的时候她非常努力。 7月份新课程大纲出来时,她发现又增加了一本参考书。据说,作者是该校一名刚从德国回来的老师。他学术水平很高,见多识广。但新书似乎很难。尽管李辉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但他仍然没有什么感觉。幸运的是,老师在序言后留下了他的电子邮件地址。第二遍读完后,她把自己的一些疑惑发给了老师,很快就得到了回复。老师表扬她看书认真,并解答了她的疑问。在随后的复习过程中,她经常给老师发邮件询问书中的问题(从第二封邮件开始,她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老师对每封信都回复得很快。渐渐地,她被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平和的态度所吸引,渴望向老师学习。
初试后,她的成绩不错,所以复试前一周,她来到自己报考的学校,给老师发了一封邮件,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并说明自己来学校是想见见老师。老师同意她去办公室找他。会后,他语气友好地询问了她的本科学习情况,并随意聊起了她的学术兴趣。采访结束后不久,她得知自己的梦想实现了。
经验三:学习恩师著作,言行真诚有礼
某茶乡男孩杨欣报考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热门专业。幸运的是,他高中同学的哥哥正在他打算申请的学校和专业读研究生,而他的导师是专业参考书的作者之一。他是这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他可以在这样的导师的指导下做研究。那真是太幸运了。所以杨欣很早就开始接触前辈了。对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长们从有经验的同学的角度耐心解答。另外,杨欣学习刻苦,第一次考试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名列中上年级。初审结束后,他开始在网上查找导师的专着和论文,仔细研究。
复试前半个月,杨欣打算去自己报考的学校看看,给师兄带了两袋茶叶。到了学校后,师兄对杨欣送的礼物表示感谢,并随口提到自己不怎么喝茶,但导师很喜欢。这让杨欣兴奋不已。他和师兄聊了很多,了解了师兄的情况。他还向师兄表示,想要见见师兄。师兄觉得直接介绍不太合适,但是可以联系导师办公室。第二天,杨欣去办公室见指导老师,还送了茶。导师本来对他的突然来访并不太热情,但当听到杨欣研究了他的专着时,脸色立刻就亮了。聊完学术问题后,杨欣还聊起了家乡和茶。教官也热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喜好,最后收下了他带来的茶。自然,杨欣最终成为了老师的弟子。
复试前申请担任导师助理
心理系的学生小王想要申请很多课题的辅导。复试前一个月,他到学校向导师的学生了解情况。学生们纷纷表示最近很忙,正在帮导师做某个课题的实验。于是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向未来的师兄师姐请教。跟大家认识后,她礼貌地提出了让他们带他们去帮忙做实验的想法。一位学姐建议先向导师请教。教官说人手不够,就让他试试吧。结果,复试前小王就跟着导师做了快一个月的实验。在此期间,导师也喜欢上了这个谦虚、认真、好学的学生,面试后不久就录取了他。
策略:先定后行,稳操胜券
说到策略,第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通过初试,所以考生一定要记住,最重要的是前期复习好,否则策略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导师可能会遇到不同的情况,但有些事情是确定的:你对导师了解得越多,你获胜的机会就越大。你知道的越多,你成功的分量就越重!
策略一:随相机移动,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申请学校时,尽量选择资源优势的学校,包括学长、同学、同学、朋友所在的学校,或者通过别人找到所申请专业研究生的学校。复试前,您应通过互联网查询所报考学校的相关复试政策。还应该向以前的前辈、前辈请教,从侧面了解导师的脾气、好恶;同时,您还可以在咨询过程中与未来的学长交朋友,了解往年的情况。复试情况。这样,你可能会比别人了解更多的“内幕信息”,包括申请院系“约导师”的整体倾向、拟导师的学术水平、性格、习惯、好恶等。院系和导师都不反对学生提前接近他,那么你应该在初试结果出来后联系导师,清楚地告诉导师你的名字和初试成绩,并期待面试。有些讲师不想亲自见面,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进行交流。
策略2:会面前了解信息并了解导师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和导师面对面交流。很多考研的人都认为,面试可以给导师留下更深的印象。如果导师对学生满意,他或她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更大。考生收到复试通知后,可立即登录所报考院校网站,了解复试指定书籍,提前做好准备。由于复试考验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发展潜力,因此必须非常熟悉所申请专业的学科发展领域,包括学科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详细了解所报考专业的学科发展情况。导师的研究重点和主要研究方向。学术视角。
面试前一段时间,考生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论文,特别是相关专业领域较权威学者的论文和创新论文,多关注专业理论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及其效果和效果。评价。了解申请人导师目前正在承担或已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了解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真阅读导师在权威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最好在解决问题、阐述观点时思考一下这些论文的思路。并了解相关知识。导师的讲解很容易理解。例如,您可以登录学校网站或在图书馆数据库中输入导师姓名,查看导师的基本信息和学术成果。
策略三:与导师见面时要小心
如果要提前联系导师,也应该让对方自然地互相理解,不要太死板,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考生尤其应避免询问考试内容或要点。这样的开场白几乎肯定会让考生失去入围复试的机会。很多导师都比较喜欢埋头工作、少说话的学生,所以第一次见到导师的时候,不要说太多,否则导师会很恼火。如今,国内很多高校,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都采取全院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方式。最终录取和录取根据考生专业和考试成绩确定。新生决定导师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以过于功利的方式去联系导师,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你能做的就是:第一,谦虚。你可以多向你的导师询问他所关心的学术领域。你还可以谈谈你选择的专业、你对这个专业的兴趣以及你的学习能力。专业发展前景。如果你准备一些有意义的专业问题来询问导师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老师会很乐意与你讨论。第二,如果你实在没有什么问题要问,那就聊聊,说说你对学校、家乡等的感受,这些都是普遍话题,没有人会反感。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导师愿意和你谈论什么问题,尽量谈论导师感兴趣的话题。 第三,关于是否送礼物。送礼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情况。一些导师不喜欢学生带东西去参加会议。如果老师不太严肃或者比较“开明”,不妨带一些小礼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一些家乡特产或者一些水果。选择礼物时要小心。不要选择可能引起导师误解的礼物。只要他们能表达你的感受。
政策:高校淡化导师个人意见对复试影响
2004年,中山大学考研复试“淡化”了导师制度——一些专业,如外国语学院、中文系等,报名时不需要填写导师。由于社会上对研究生导师制中存在“一茶壶装九茶杯”的现象存在争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对此采取了“导师团”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第一年将由导师团队带领。不管导师是谁,到了论文写作的时候,都会指定相应题目的导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同时,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均设有招生上限。
华南理工大学也在2004年改变了复试的报考模式,考生报考时无需选择导师。他们会等到复试结束后再做出选择。该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2009年考研时,将一门专业课纳入复试,增加了复试难度,提高了研究生评分比例。复试中的导师。为了避免复试时导师给“下属”考生打“感情分”的现象,采取的是考生报考时不定导师,然后由学生和考生决定的做法。复试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邵松林表示,学校规定各院系必须组建至少5至10个由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专家访谈组。面试时,候选人通过抽签决定面试哪个专家组,以排除过去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受托人打招呼等不公正行为。同时,学校拒绝面试走走过场,要求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相关文章:
第1篇 减法的四种算法(减法的四个运算定律) 作者:admin
8月底,考研大纲即将公布。预注册将于9月进行,正式注册将于10月进行。考研初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朋友们早出晚归,努力复习、收集各种材料。很多人的状态可以用“忙、累、慌、乱”来形容。是不是意味着复习越努力、收集的信息越多,考研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呢?并非如此。考研,你要学
第2篇 mpa管理类联考考什么(管理类mpa联考过国家线难吗) 作者:admin
1.学校声誉虽然MPA的学习内容与各学校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但附加课程却明显不同,具有很强的特色。课程的设置和重点与各学校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领域有很大关系。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有以海关为主的课程,农业院校有以农业或扶贫为主的课程等。考生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喜好考虑学校的声
第3篇 考研政治真题试卷pdf(考研政治真题试卷2022) 作者:admin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角度论证研究生政考试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研究生政治考试试卷是研究生政治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真题真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应对考试。其次,通过分析真题,可以了解考研政治的考点和命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备考效果。第三,通过分析真题,可
第4篇 云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2020年云南大学研究生) 作者:admin
云南大学研究生2023录取摘要云南大学是云南省重点大学之一,以优良的学风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而闻名。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即将拉开帷幕。本文将从五个角度论证并详细介绍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性以及招生政策的变化。1.录取政策的变化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2023年招生
第5篇 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研究生好考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 作者:admin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经验摘要本文旨在分享我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经历。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证这一点,包括准备计划、复习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学术研究和准备阶段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在考研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希望对即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