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e类考试大纲(2021年e类考试)
- ·下一篇文章:事业单位面试三道题是全部思考了再答(事业单位面试高分经验)
2007国家公务员申论答案(2007国考申论题目)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六大变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依据《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公网专家张永生对2007年申论考试将出现的六大变化对广大考生做以下讲解: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的规定:
(一)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的规定: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大纲规定: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从2005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几乎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变化,但基本思路没有变,即考核“概括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说理的能力”。这可以从《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分析出来。题型的不断变化,以及基本思路的始终如一,体现了命题人对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考查“准公务员”综合实力的考试宗旨。在肯定这一命题形式的同时,我们认为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将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为:
一、注重考生个人的见解、观点
这一最新变化,可以通过对比2006年和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大纲中的申论部分得出。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新增加了: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这在过去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是从没有出现过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将更加注意考核考生的主观见解。
因此,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很可能会出现以下五种题型:
第一、“针对材料中出现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此类的问题。
第二、给定考生虚拟身份,提出对策。
第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第四,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
第五,评论文。包括:500字左右的小评论文和1000字左右的评论文。
二、命题内容越来越“热”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从2000年开始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到2001年的“PPA”问题、2002年网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交通拥堵问题以及2005年农村农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社会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在2006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随后“SARS”在我国迅速传播,疫情严重。2003年5月,国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7月,暴雨突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哈尔滨、成都等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瘫痪、人员死伤。由此,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在2006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命题人恰以“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为材料背景,巧妙构思,考查考生对“突发公共事件”问题的理解。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由此可见,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因此,2007年的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会在与时政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中选取。请考生多加注意2005年以来社会上最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三、“有效性分析”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三段论”式的命题模式
“有效性分析”模式符合《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注重个人观点及见解的变化需求。因此在2007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以下列出2006年申论考试的问题部分以做直观感受并体会“有效性分析”的基本形式。
例: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问题部分
申论要求
(一)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满分30分)
(二)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满分30分)
(三)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满分40分)
四、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抽象概括”成为考试难点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概括部分的分值不会低于2005年、2006年。从2005年、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问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对考生概括能力考查有两道题,总分数达到了45分和60分,这显然成为了考试的重点。这两次考试的共同点是,在这两道题中,第一题属于内容概括,第二题属于观点概括。从试后的分析来看,考生普遍对第二题的概括把握不准,成为主要失分点。因此,考生必须在平时加强对概括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对抽象概括能力的练习。
五、“对策有效性分析”成为最大变化
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符合《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中注重个人观点及见解的变化需求。
依据考试大纲的精神贯彻于申论考试要求的原则,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很可能再次采用“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所谓对策有效性分析,即命题人已经把对策提出来了,你的任务是选择并作出说明哪一个有效,为什么,哪一个无效,为什么。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对策有效性分析”。
六、评论性文章成为申论文章的新体裁
评论性文章在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出现的机率极大。评论文与以往写一篇议论文或申论性文章虽无本质不同,但在文章的形式与结构上的差别却很大。考生在备考时,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文体,并多加练笔。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