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对策题答题思路(公务员对策题)
- ·下一篇文章:先秦文学重点文学常识(先秦文学的文学常识)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公共基础知识包含什么)
总结历年的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的考试比例一直处于高位,而且广大考生在这一部分的学习经常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但结合广大考生的学习实际和考试情况,大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的学习和备考重点都是放在具体的原理、方法论等具体点的知识点上,当然这也是考试的分值重头戏,但有时候的考试情形,也让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相关知识点也是时有出现,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希望广大考生对这一部分不要过于掉以轻心,本文就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和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两个方面,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相关内容,为考生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 资本主义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表现为上层建筑方面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无产阶级运动方兴未艾。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2. 自然科学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方法论
19世纪3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学说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与进化论学说等的发现或创立充分地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本质及发展规律;这就为马克思正确地认识世界,分析观察社会历史、创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3. 三大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展示理论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又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学说,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极具深远意义的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有着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深层次、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实践性、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深刻的实践性,表现在它是源于对工人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以当时社会发展和阶级运动的客观实际为实践依据的,因而具有与众不同的实践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因而具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是不可分割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与阶级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创立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研究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社会发展现实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第一次在哲学中引入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观点,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
其次,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在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最后,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学说,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是真正来源于无产阶级、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理论指导的学说,因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以上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基本知识点,在各类公职考试特别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考点和考题,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所以本文就把重点为大家展示了一下,希望大家复习备考中有所收获。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