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疫情相关的公文(与疫情有关的政府公文通知)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语言表达能力(公务员面试言语表达类题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题库填空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3、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4、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5、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6、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7、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8、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9、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1、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4、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15、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6、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 9年以上。
1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1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19、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20、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21、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2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23、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2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5、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6、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