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把握名言警句的重要性(把握名言警句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申论如何审题(申论作文立意技巧)
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来,许多高校的校园里都涌动着激情与热流。
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这一方面对有着农业科研与人才优势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这些高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机遇。一些高校在为现代农业搭起科技支撑平台的同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科研方向,以往蹲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关起门来办学的状态正在得到改变,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走出“象牙塔”:大学教授找到用武之地
2月17日,山东农业大学的几位果树专家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这个区的樱桃栽培已成规模。然而,专家们发现,当地种植的大樱桃管理粗放,单产很低。教授们当场为农民传授新技术,指出改进的方法。他们估计,通过加强管理,这儿的樱桃每亩可增产1至2倍,效益可增加2万元。
近来,类似“农民不敢干,教授来示范。土法干不行,科技来促成”这样的顺口溜,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流行。这是因为,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许多大学教授纷纷走出“三尺书屋”,将先进的科技送到了农民身边。在帮助农民踏上致富之路的同时,教授们也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记者见到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草莓大户孙克湖的时候,他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着摘草莓。“今年草莓长势好,我这3亩大棚可赚4万多块钱呢。这不,集贸市场还等着我送新鲜的草莓过去呢。”孙克湖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据该镇新沭村党总支书记谢春光介绍,村里虽然从很早就开始种草莓,但以前产量一直不高,基本上是“人种天收”。后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吴邦良到村里进行指导,号召村民使用温室大棚技术,还推广了土壤消毒、滴灌、昆虫授粉、反光膜增温等新技术。现在,草莓产量大大提高,全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而在东海县以花卉种植为特色的双店镇,记者看到,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北沟村村民单华全家的温室大棚里暖和得很,几万株“西伯利亚香水百合”亭亭玉立。“以前散栽,一年只能种一季,现在用大棚,可以栽三季。我家5亩地,一年可增收10万元。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南京农业大学花卉专家的指导。”
先进技术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将这些先进技术带给农民的大学教授,在农民的眼中,成了受欢迎的大“明星”。
在浙江省乐清市翁垟镇三屿村,提起宁波大学徐善良老师,全村老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村民吴新豹原先对泥蚶养殖一窍不通。徐善良来村后,手把手地教吴新豹,现在吴新豹不仅成了技术能手,办了泥蚶育苗厂,还兼并了三个育苗厂,年收入达到40多万元。吴新豹激动地说:“是徐恩师把我引上了现代农业的致富路。”当地人告诉记者,徐善良帮助他们在育苗方面的创收超过5000万元。
宁波市农办综合调研处处长曹良明说,自己参加工作以来,从没看到农民同大学教授走得这样近,谁也离不开谁。过去,教授关在校园中搞研究,理论与实践脱离;现在,大学教授成了农民的贴心朋友,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仅带动了农民致富,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他们自己也在更大的空间与平台上实现了自我价值。
转变培养模式:让大学生学以致用
艾宝荣在山东是颇有名气的“虫子大王”。她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昆虫养殖技术后,走上了养虫子致富的道路。目前,艾宝荣的养殖基地已达到月产鲜虫30多吨的水平,还将生意做到了英国、韩国。
艾宝荣的成功,得益于山东农大专业设置更加面向实际的改革。为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山东农大近年来增设了许多新专业,本科专业由25个发展到58个。同时,他们还加快调整原有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该校在全国率先设置“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培养服务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一经验已在20多个高校得到推广。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为此,许多高校像山东农大一样,纷纷调整专业设置和教材内容,过去普遍存在的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正在被改变。
南京农业大学优先发展生物工程、生命科学等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高新技术类专业,并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看到现代农业急需既懂农业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业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前沿学科并加以大力扶持,使之成为优势和特色专业。
在宁波大学,记者了解到,一些新的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授课内容,都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被“创造”出来的。学校教学的宗旨,就是力争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教师就传授什么。
宁波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师张美亮告诉记者,以前教学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完全不考虑市场与社会的需求。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拿教材来说,老教材与新农村建设脱节很多。比如我们过去给学生讲的都是城市规划,没有农村和农业规划,学生们在搞‘三农’规划时,只能照搬城市模式。现在不一样了,由宁波大学参与编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培训辅导材料》已在2006年底完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一种倾向,就是注重书本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机遇,一些高校提出“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到农村去,让他们面对广阔的社会放手实践。
在宁波大学的校园里,记者看到不少学生寒假都没有回家,而是天天跟着老师下乡搞实践。张美亮等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完成了鄞州区姜山镇翻石渡村新村建设规划后,又为象山县20多个村庄量身定做了村庄建设规划;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张殿发已经带着他的学生跑遍了宁波市8个县(市、区)的乡村搞规划,被群众称为“现代徐霞客”。他对记者说:“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实践,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我的想法是,要走出象牙塔,对学生进行社会化培养。”
培养模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同学参与鄞州区一“城中村”改造项目竞标,他们在有意识地保留了老村的祠堂、池塘、古树等“农村记忆”的同时,设计出兼具农家风光又适应城市化生活的新村规划方案,在与多家实力雄厚的设计事务所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标。
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找到科研兴奋点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实用的先进技术。这对于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许多高校都将科研的着力点,放到了解决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的重大问题上。
前不久,在浙江奉化养殖场,记者看到,挂在池塘上的白炽灯一亮,无数约8公分大的深褐色乌贼立即游向灯光中心水面,或舞动触角欢快嬉戏,或用腕足捕捉食物大口吞食。这些天生胆小的小家伙,只要一有动静,马上就本能地喷出墨汁保护自己。当地一位老渔民说:“打了一辈子渔,从来没有捕到活乌贼,宁波大学的教授居然能养殖乌贼,真是服了。”
据记者了解,这一由宁波大学王春琳教授等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海洋养殖增添了一个新品种,而且其效益极为显著,一般养虾苗、蟹苗每亩每年可盈利5000元,而养乌贼却可达万元。
类似的帮助农民致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如山东农大教授研制成的包膜控释肥核心技术,使得新产品与普通肥料相比,利用率提高50%以上;南京农业大学课题组研制出的10个新品种,使“炭疽病”等青菜四种常见病的发病率下降了六七成;宁波大学为当地农村设计出的太阳能生活垃圾生物处理设备,使得80%的垃圾变成有机肥,20%的垃圾成为工业原料……
高校在围绕现代农业搞科研,为其提供科技支撑的同时,自身也融入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科研能力大大提高,迎来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
近年来,宁波大学抓住宁波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课题,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开发野生稀缺鱼类的人工养殖,努力提高农产品、水产品深加工的科技含量。这些活动,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准。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严小军教授,潜心研究海水养殖的饵料课题,去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许多百年老校梦寐以求的殊荣。
在宁波大学与宁波市农办合办的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晓萍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大批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或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年平均在5000万元以上。”
培养现代农民:高校办学内涵更丰富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培养现代农民。为此,许多高校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参与到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进程中来,从而使得高校办学的视野更开阔,内涵更丰富。
山东农大在长期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通过农民大专班教育和专业证书教育,培训学员15900人,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和农民技术骨干。
南京农业大学将课堂办到了田间地头。他们常年开展“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活动,足迹遍及苏、皖、赣等省的60多个县市、300多个乡村。仅在连云港市,就举办蔬菜种植、花木园艺等各类讲座790余场,培训农民45000多人。
而在宁波大学,记者则欣喜地了解到,学校已经将农民请进高校进行培训。
2006年夏天,宁波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参加开学典礼的287名学生都是来自全市各地的农民。这些“编外大学生”,都是45岁以下的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他们要在高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正规培训和进修,培训和进修的内容包括瓜菜种植、果树栽培、海水围塘养殖、淡水养殖、禽畜养殖、海产品病害防治等。瓜菜种植大户李锡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整整14年了,为进一步提高技能,他提前一天就来报到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还是难掩激动的心情:“农民进高校,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当然得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从田间地头走进大学讲堂,确实让李锡土收获很大。宁波大学把农民请进高校后,连续举办多期研修班,每轮培训内容都会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李太武过去下乡时,常把手机号留给农民,他说:“那时我感觉到农民太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了,比如有的养虾农民半夜12点打电话,问晚上巡塘时发现虾在跳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正常反应。还有的农民致富心切,一亩塘就放养几万尾虾苗,结果虾大量死亡,实际上每亩放八千尾就足够了,放多了,虾粪会产生毒素,虾自然要死亡。现在通过在学校的集中培训,我们可以把许多常识性的知识教给参加培训的农民,然后再由他们传播到广大农村。”据了解,目前已有400多人参加过培训,学员中先后有60多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乡村振兴人物(乡村振兴申论人物例子素材)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让能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才能建设好。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他们有经验、懂管理、会经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乡村振兴,乡村的发展方式从外生驱动型转向了内生发展型,这也为乡
第2篇 民贵惟贤 所宝惟谷(民为贵出自) 作者:admin
“珍珠为宝,粮食为金”,粮食安全关乎民生幸福,粮食安全关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发展。追忆往昔,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与饥饿的斗争史。康熙元年,吴川大饥,二年,合肥饥;雍正元年通州饥,二年春,蒲台大饥;1959——1961年中国全国性饥荒……吃饭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撬动国之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牢牢坚守发展基本国策,将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
第3篇 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心里的心得体会) 作者:admin
古人云: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走进学生心里的关键,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来说,只有真诚,深沉的爱生情感,才可使教育获得成功的源泉所在,也是教
第4篇 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2019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类题目答题技巧解析) 作者:admin
组织管理题型中的微观类题目越来越多,出现在四川公务员面试中也极有可能,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使很多考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找到题目所要求的作答点。这需要考生具备宏观类题目能力之外的另外一种能力,即挖掘和分
第5篇 监护的设立名词解释(监护的设立方式有哪些) 作者:admin
【导读】一、平和状态的监护人选任:(一)法定监护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当然监护人:父母。需注意:父母离婚,不影响法定监护关系,离婚后父母仍然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只是监护责任的轻重有所不同。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姐;第三顺序:其他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