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深入剖析申论高分法门

    作者:池陈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02:53:52

    得申论者得天下”相信这是对“申论”这门科目重要性的最好诠释。相信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清楚, 排名靠前的考生大多行测分值相差不大,但是申论的分值动辄却可以相差十几二十几分,甚至于三十几分。有些考生行测可以考到80分,甚至于90分,但是申论却可能只考30来分,一下子总分就被拉低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特别是对于有些地方的乡镇公务员招考,申论分值更是占70%的分值,行测只占30%,申论的重要性由此也可见一斑。因此,提高对申论的重视程度,把申论放在公务员考试复习中的头等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申论究竟如何取得高分,申论80分是怎样炼成的呢?

      首先,我们先从模拟一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例如做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

      我们拿到试卷后,首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材料。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增加,申论材料的字数也有最初的2000字到了目前的10000字左右,难度可想而知,而据调查,申论低分考生大多是倒在了“阅读”这一关。对于跌倒在“阅读管”的考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完全抛弃材料。此类考生以文科生居多,以研究生居多。他们一般是将材料抛置脑后,自认为申论很简单,就像平时写作文,自己文笔好。然后大体一看材料,“原来是粮食问题,经济问题”,心想“这个简单”,然后凭着感觉开始动手答题。用了1个小时就答完了,剩下的1个半小时就开始看窗外风景了,考试成绩一出,“30分”惨不忍睹!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考场中经常会遇到此类考生,自己还刚开始动笔答题呢,此类“高人”已经答完了,新手考生很容易被他们迷惑,吓住,进而慌神,心想“这小子水平真高”,新手考生千万别被他们吓住,99%的他们是炮灰。

      (2)完全依赖材料。与“完全抛弃材料”的考生正好相反,该类考生以理科生居多,因为他们平时就一直认为自己文笔不好,写不出好文章,所以只能“深刻”的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语言然后组织语言。不过往往该类考生在阅读材料上会花上1个小时的时间,开始答题还没写几句话,考试结束铃声就响了。答完的考生呢,答案通篇基本就是材料的翻版。不过通常情况下,该类考生的分数要高于第一类考生。

      (3)上面这两类考生以裸考考生居多。第三类考生是介于上面两种类型的考生之间,看过相关的申论教材,清楚申论材料阅读的重要性,也知道一些申论材料阅读的方法技巧,申论答完题之后自我感觉也挺良好。但是申论成绩一出“40分”,怎么回事?该类考生的问题出在,虽然也知道一些大体的申论方法与技巧,但是缺乏申论的基本素质,缺乏申论科学而系统的体系,缺乏申论答题的训练,缺乏申论材料阅读的科学而系统的方法。

      申论低分考生大体就可以分为以上三种类型,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朋友,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

      那么如何突破申论阅读关呢?套用《申论葵花宝典》的技巧,就是要对材料进行逻辑划分,归纳出中心,然后列出提纲。

      读完材料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步开始答题。在“答题关”,一般考生都将主要经历放在了最后一道论述题上,在平时的申论复习中,也大多以最后一道论述题为中心进行备考。孰不知,除了最后一题,前面的题目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可以这么说,前面的题目的重要性至少占整个申论重要性的2/3甚至更多,最后一题可能仅占1/3。要知道,大多数考生的分数差距就是差在了前面的题目上,而非最好一道论述题。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在高考考语文时,最后一道作文题分值虽然有60分,但是该题的分数差距却不大,正常情况下大家基本能得50分,好一点的能得55分,非常好的得满分,这样这道题最多差距在10分,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前面的题目分值却可以拉大到10分、20分。同理,申论前面的题目可以说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只要答案答到点上就得分,相当简单,阅卷老师的主观的主管分值差距很小,可以说非常公平,但是大多申论低分考生却在这里载了跟头。诚然你最后一道论述题可能答得很好,也许这30来分基本就是这最后一道题的得分,前面的题目顶多得个10来分。这样的差距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通常的申论问题是按照三段论来进行组织的,“概括材料 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可能问题的设计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对于“概括材料 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这两个问题,大多数的要求是“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有条理”。在这里“紧扣给定材料、全面”是重点,“有条理”就是用连接词把你的语言组织起来。那么如何提高“概括材料 分析问题”这类题目的分数,甚至于得满分呢?答案是:必须通过第一关“阅读关” ,只有“阅读关”通过了,作答该类题目时才能胸有成竹,保证至少得到80%的分数;然后是必须掌握系统而科学的申论答题方法和技巧;最后就是大量“做真题”,必须是做“真题”,因为只有真题才能体现出练习的价值,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参考下《历年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详解宝典》。

      这样经过“阅读关”和“答题关”的训练,前面题目的我们基本可以保证获得80%的分值。接下来就进入了大家最重视的“论证题”,我们俗称为“大作文”。

      刚才我们提到,这道题拉开的分值不大,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保证我们不会在这道题上吃亏,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得达到上游水平,这道题的答题水平绝对不能很次。如果在这道题上拉的分值很大,那就相当吃亏了。那么如何在这道题上得高分呢?

      大多数考生(包括众多申论高分考生和公务员辅导老师)一致推荐阅读的是《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人民日报社论》以及《瞭望时评》等,这些资料可以说都是相当标准的申论高分范文,是相当标准的“官样文章”,我们提醒大家最后不要阅读借鉴网友的申论范文,以免被误导。以前从淘宝买过一本《公务员理论知识与热点》,包括了《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人民日报申论》《瞭望时评》等等热点的文章。挺不错的,价格也挺便宜,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卖的了。阅读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申论的基本素质,炼就申论写作的语感,掌握申论官样文章的写法,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搞成针砭时弊的杂文评论。然后是必须掌握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当前主要是十七大报告(申论素材基本都是围绕十七大报告展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维度对当前申论热点进行归类,通过阅读这些文章(08、09年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章大多会提高到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