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专家解析2010年申论考试的四大特点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考试申论 如何打造一个好题目
如何给申论拟题目(推荐)
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一定有一篇议论文。这篇议论文有的是命题论文,在作答要求中给定题目,让你按照一定的题目写作文章。有的申论试题则不给题目,让考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类试题的题目如何确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如2009年国家申论试题第四题:“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像这样的试题,就给考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立标题。我想有这样几个因素:一是“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查”;二是“引发我们许多思考”;三是“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这三个要素说明:第一,文章必须要从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安徽考察讲话内容出发来写作,而不是从胡锦涛在其他地方的考察讲话出发;第二是“引发我们许多思考”,是让我们进行独立思考;第三是根据“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路,要求考生把思考的内容加以深化。文章的主题和标题应体现上述要求。
除此之外,那么一般来说,标题的确立有哪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呢?标题是文章的名称和标志,体现文章的精华,是“龙眼”。确定文章的标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其一,标题必须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是中心、主题的集中体现。其二,标题的内涵不能太大、太空泛。其三,标题应尽量简短、凝练,避免亢长繁琐。其四,申论考试对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均为“根据给定资料”或“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以议论文的标题应尽量扣紧给定资料的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立好文章的标题呢?有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即“点石成金法”。所谓“点石”,是指借用它山之石,即材料中的典型事例、基本事实或主要问题作为“引子”;所谓“成金”,是指从典型事例、基本试题或主要问题中引申出富有警醒意义的观点、见解来。经过这样的“点化”,就使一般的材料具备了生命和活力,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贵重价值,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石”,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安徽的考察谈话,其内容是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以及发展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好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是粮食安全。文章的主题应为粮食安全。那么,粮食安全就是“金”。文章的题目应该体现“粮食安全”这一“真金”。按照中国的传统语势,我们把文章标题确定为“粮安天下”。这一标题既符合考题要求,又符合上述几点对文章标题的要求,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标题。
有上述可见,要确立一个好的文章标题,首先要从题目的要求出发,不要主观臆断、凭空设想;其次要考虑我们上述提到的对文章标题的一般要求,把二者加以有机的巧妙的结合。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