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专家详解申论新题型,备战2010国考

    作者:池涵越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9 07:39:46

    准备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2009年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录用考试、2010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全国各地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先知先觉,已开始备考复习。他们大多比较茫然,不知复习从何入手。

      申论的复习从哪里入手呢?我认为,申论复习最大的、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熟悉、演练最近几年的真题。因为近几年的真题与以前的真题有较大区别,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们体现的命题方式和新题型具有相当的惯性,容易在最近的申论试题中出现。考生认真熟悉和演练此类试题,掌握其解题思路和技巧,就可以在临场时应对自如,取得高分。


      那么,近几年申论试题中,有哪几种新的题型呢?


      第一种,提炼矛盾。前些年的申论试题,往往要求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为加强对考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近几年开始要求考生提炼给定资料中某些问题中包含的矛盾。例如:“国家2008年申论试题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该试题要求提炼“争议的焦点”,实质就是要求提炼矛盾。再如,山东省2008年申论试题第一题: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资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一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2、争论的焦点何在?该题与上题有相似之处,也是关于提炼矛盾方面的考查。


      第二种,指出对策存在的问题并做修改补充。例如:国家2008年申论试题第五题:给定资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再如:国家2009年申论试题第三题中第2题:某学术团体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我国粮食问题召开的研讨会在关于解决问题对策的讨论中,有人发表“四点对策”……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达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这份“对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该题与上题相似,要求指出对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补充。这一题型是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的演变和拓展,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


      第三种,分析比较。这里说的“分析比较”,是指对给定资料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例如:北京市2009年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第一题:请对新加坡、美国、韩国三个国家关于提高国民素质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比较。要对这三个国家进行比较,就要从资料中概括出各自措施的特点,并找出异同处。可见,该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种,对资料中某些问题的理解或评点。例如:国家2008年申论试题第三题的第1题:“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北京市2009年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第二题,在给定资料中,杭州一个居民区里的“红领巾瞭望哨”对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取得明显效果。请对此进行评述。再如:国家2009年的申论试题第二题的第2题:“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以上三题,虽具体内容不同,但基本形式一致,都是要求考生发掘给定资料中某问题的深刻内涵,考查考生对特定问题的理解能力。


      第五种,论说性议论文。所谓“论说性议论文”,就是要求考生就考试题目指出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论述和说理,阐明自己见解的理由和根据。此种议论文以“论说”为主,以“对策”为辅。而“对策性议论文”,以“对策”为主,以“论说”为辅,与“论说性议论文”有明显区别。近几年,国家及各地的申论试题,逐渐强化对“论说性议论文”的考查,明显加强了议论文写作的深度和难度。国家2007年申论试题的第五题要求: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从“命脉”这一题目可以看出,此文中心意旨是论证土地的重要性,明显地显示出“论说性议论文”的特点。国家2009年的申论试题第四题: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还要求: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在该题的要求中,无论是“要深入思考”也好,还是“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见解比较深刻”也好,都表明要求写一篇“论说性议论文”。再如:国家2008年的申论试题第六题:请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从“人与自然”的文章题目中可以意识到,该文重心在于阐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该文明显以论说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主,属“论说性议论文”。


      提请各位考生在备考复习中,尤其在开始阶段,注意上述几种新的题型,予以认真思索和演练,提高解题的技巧和实战能力,胸有成竹地应对申论考试。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