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成功经验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作者:池晓旭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7 04:36:39

    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国考真题具备内在的延续性和联系性。所谓鉴古才能知今,应试者通过掌握真题变化规律,必将更好地备考复习,达到有的放矢。

      第一篇 鉴古——研究历年真题 把握命题规律

      2001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乃至社会生活、教育培养方向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出现了显著变化,将试卷按考生职位类别分为省(含副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两类,考查的项目和有关要求也做出了调整,但申论的本质未变,申论考试已经形成了总体稳定性。

      首先,从内容上看,申论试题最根本的特征是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问题)两个实质部分组成,其中提供给定资料又是申论之所以被称为“申”论的必要条件,正是给定资料提供了展开引申性论述的基础,使申论考试区别于其他写作类考试。未来的申论考试,无论以什么形式命题、组织考试和作答,都必然不会把给定资料从试题中抽去,必然不会缺少阅读理解这个前提。

      其次,给定资料的主题与问题的设计方式、提问角度规定了试题的总体主题,使申论考试题材表现出两个鲜明的客观特征,一为话题的政府工作相关性,二为话题的可操作性,尽管10年来社会热点呈持续增多趋势,但与政府工作无关和不具可操作性的话题,基本不在命题范围。

      再次,从选题角度和题材的时效性来看,国家级申论考试内容并不与当年的热点严密对应,却与国家长期性、持久性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重合,特别着重体现国家政策中调整、改革、创新性的方向,昭示出明显的宏观导向。为体现这种导向,申论考试总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带有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命题,其材料中既有总结性的,如改革开放30年的统计数据、问题概括,又有当前的最新事件、观点和做法实例,如考试前1个月左右国家领导人的考察、新法的出台。这要求考生在题材准备上要长短兼顾,宏观上注重长远性,紧紧铭记党和政府的根本指导思想、长远目标、政策方向、工作部署;微观上注重时效性,密切关注符合国考取材标准的当前动态、新闻事件和经验做法、观点言论。

      最后,从形式上看,材料的篇幅、题目的数量、题型的构成和作答的体裁形式、字数要求已通过2010年度的考试实现基本固定化。2010年的省级、市级试卷,都是4道大题、5道小题,5~6条材料、6000余字。题型根据试卷类别略有不同,概括、对策、作文为两类试卷共有的基本题型,省级试卷偏重分析题,设话语理解和启示分析2道题,突出体现了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市级卷对策略为吃重,且形式上倾向公文草拟,拟制建议和宣传提纲不仅均属对策型试题,而且文体要求均为广义的公文,写作角度基本属于按组织意图提出措施、部署工作,具体诠释了2010版考试大纲新增的“贯彻执行能力”要求。

      第二篇 知今——探寻命题趋势 勇攀高分之巅

      一、 2011年热点趋势预测

      通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申论考察的热点都是以宏观理论政策为统领,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形成组合材料。把握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对2011年的热点进行预测。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热点也是围绕这五大建设来设置。我们先看一下近几年申论考试题材:2008年考察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题,2009年考察的是经济建设主题,2010年考察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题。

      通过对近几年国考申论考试题材的分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关的热点考察的比较少,这可以作为2011年国考的热点重点来复习。

      二、 教您五招,国考高分轻松拿

      (一)运用逻辑思维,找准材料要点

      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学习中的高手就是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行测中的一些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申论。在逻辑中有可能性推理这一题型,其中包括加强型和削弱型可能性推理。如果大家对逻辑知识有个基本的把握,无论是加强或是削弱都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加强或削弱论点,第二种是加强或削弱论据,第三种是加强或削弱论证过程(论证方式)。因此,若考生能有效区分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话,对阅读提炼要点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有一则材料:

      某学报C主编提出: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他说,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停止了大坝的建设。

      在提炼这则材料的要点时,结合我们的关键词选择要点的方法,“提出”这个关键词之后应该是要点内容,但整句话字数太多,对于学生来讲不知道到底应该提炼什么。对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提出”此词后面的内容。“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句话是作者的论点,而“这样,一方面可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则是论据内容。区分了论点和论据,并且知道要点是论点部分,则能很有效的找到材料的要点。

      (二)锻造哲学思维,突破分析瓶颈

      公务员申论考试有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而随着申论命题的创新和难度的提升,概括越来越像分析,分析也越来越离不开概括。概括类问题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要求归纳出问题、总结出经验教训而已,而是与材料或术语名词意义的理解、深层启示的感悟联系在一起,越加考验深度思维能力、广泛联系的发散思维能力。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有些道理我们看得出、想得到,但有些不联系材料以外的事物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而无法进行准确概括、不能有效得出结论,这些成为很多考生在考试时概括和分析题目拿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