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专家教你如何解答申论新题型
- ·下一篇文章:备战2011年国考--四十天申论快速提高法
专家教你如何复习2011国考申论热点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将于12月5日举行,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打算用大量的时间来背诵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其实这种单纯背诵的方法对于提高申论的写作水平没有太大的帮助。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该如何复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考试涉及的社会热点来源于现实社会各个领域突出的问题,命题组通过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宏观把握问题并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查考生综合思维水平能力。因此,在备考中不能仅仅依靠考前背诵几个对策这种突击方法,而是要仔细分析这些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分一下两大步进行:
第一,大量阅读,认真思索
知识累积不在于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要想得高分,就要多阅读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经过自己思索之后得到的知识,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那看什么呢?下面华图推荐几类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复习刊物及阅读方法:
1、《理论热点面对面》:一本理论普及读物,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可以学习模仿这本书的语言。该书总结性强、联系实际又有理论高度。通过阅读该书,可以学习规范的申论语言,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白话”。
2、《半月谈》:属于通俗易懂的读物,里面的文章更多是通讯。阅读《半月谈》可以了解国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都可以在申论写作中用到。
3、《南风窗》、《瞭望》、《中国新闻周刊》:都是属于分析原因并且有深度的刊物,初学者理解起来可能会吃力。报考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应该重点看看这类杂志。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可以当成补充资料来看。
4、《人民日报》的社论部分属于理论水平较高的读物。有些社论内容较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顺便练习概括能力,把社论中核心的部分勾画出来。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将于12月5日举行,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打算用大量的时间来背诵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其实这种单纯背诵的方法对于提高申论的写作水平没有太大的帮助。那么,在不足50天的时间里该如何复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第二,每周练笔,反复推敲
阅读之外,还需要练笔。可以每周写作一篇政策分析文章,内容涉及社会重大矛盾。文章要具有理论色彩,字数在1000字左右,用40分钟完成写作。写作题材可以来自阅读过程中有体会的热点内容。写作完成之后,可以请有经验的师长进行批改,自己反思之后,再重新写作一次。
写作的时候要使用400字作文纸,因为这种作文纸的格子数量与空间大小比较接近于申论答题纸。写作时要使用钢笔或签字笔。由于大多数应试者都是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很少亲自在纸面上书面,导致手腕肌肉不能适应大量书写的要求。许多应试者平时练习时总是写几百字就觉得疲劳,出于惰性没有认真锻炼。甚至有个别应试者是在考场上第一次写出完整的申论答案。因此需要应试者在平时就加强练习,以提高写字能力。
最后,强调一点,非常重要。练习时一定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申论卷面工整,可以方便阅卷,往往可以多得5分。偶尔不合适的内容不要划掉,可以在内容下面划线提醒自己以后在写作中要使用适宜的句子。通过日常练习养成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好习惯,才能在考场中挥洒自如,得到高分。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