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山东省考申论提高因素3:思想表达能力
- ·下一篇文章:山东省考申论提高因素1:理论政策水平
山东省考申论提高因素2:热点知识储备
因素2:热点知识储备
热点知识储备对申论作答的影响分值大概是20分,有些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看申论材料的时候才惊叹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另外,在写最后的申发论述的文章时,往往没话可说,只能照搬原材料,根本原因在于热点知识储备不足。理论政策水平决定了文章的深度,而热点知识储备决定了考生视野的宽窄和文章的薄厚。
申论考试的根本就是根据材料作答,申论材料是热点事件的载体,申论材料层出不穷、千变万化、无法预测,但热点知识可以通过复习来掌握,从而形成破解材料的能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无论遇到什么材料,考生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示例】请结合给定资料,以“民生之依”为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2011•浙江•第三题)
【分析】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材料中涉及了居民收入差距、住房、就业、养老和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最近社会的热点,在全国各省普遍存在,倘若考生平时对热点知识储备深厚,很容易就能推导出申论主题就是民生问题。本次申论考试的第三题,要求以“民生之依”为题写一篇文章,仔细分析给定资料的最后一段中“‘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一张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编织着民生之依、提升着百姓的幸福指数,践行着发展的根本目的”这句话,这里的“民生之依”具体指的是“社会保障”,而不是材料所涉及的所有民生问题。因此,文章主题一定要围绕“社会保障”展开,如果对社会保障这一热点缺乏认识,极易偏离主题。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作者:皮泞华
1.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生活方式决定健康!2.表面上缺的是金钱,本质上缺的是观念,命运里缺的是选择,骨子里缺的是勇气,肚子里缺的是知识,事业上缺的是毅力,行动上缺的是改变!3.落后是观念落后,贫穷是脑袋贫穷。许多人,不是没有好机会,而是没有好观念。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抛弃旧观念!4.信念改变思维,思维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先确立信念!5.心态决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动决定生存的状态。要想活出尊严,展现不凡,只有改变观念,敢于和
第2篇 申论高分必背句子 作者:皮海荣
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要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让人民享有更真实、更充分、更广泛的人权。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强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
第3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一) 作者:皮妙兰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
第4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三) 作者:皮煜杰
阶梯电价“探路”仍需继续 2012年7月1日,除西藏和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一齐步入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时代。从两个月前的“闻调色变”,到5月份全国各省区市“集中听证”、6月份陆续公布实施方案,阶梯电价终于在备受关注、纷纷扰扰中有了定局,平静上路。 不过,阶梯电价方案的落地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而对以水、电、气先行先试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来说,阶梯电价无疑更是一次“探路先锋”。 水、电、气、煤这类资源的价格改革,既牵涉长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中国各地差异很大。这些领域的价格
第5篇 201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阅读(二) 作者:皮红丞
当民意成为考核“刚性”指标 知情权不落实,信息就不对称,也就不能保证群众科学有序的参与和监督;监督权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缺乏“看得见的结果”,群众就失去了表达民意的动力。 民意成为干部考评的“刚性”指标,正从中央要求迅速落实为地方的实践。7月8日本报10版刊登的一组各地考核新亮点,让人们对这种“刚性”有了真切感受。 事实上,无论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选人用人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还是今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