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国考携带(国考可以带水吗)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4 09:08:09

    1、2023年公务员考试网:国考准考证可以多带吗?

    能!笔试、面试等环节均需要准考证。您可以多打印几份作为备份。参加笔试时也可以多带几份准考证。关键时刻可以当草稿纸用。

    2、笔试时需要注意什么?

    1、必须严格遵守考试地点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当地考试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考试疫情防控工作。

    2、进入考场时须携带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进入考场时,必须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请仔细核对考点、考场、座位号,并在指定座位参加考试。

    3、监考人员将在考前20分钟左右宣读相关考试注意事项,建议考生提前到达考场。

    4、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答题纸印于试卷封底内页。考生在答题前应将其沿切割线撕下,并在配套答题纸上作答。试卷不一致会影响考试成绩。

    5、所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必须用2B铅笔在答卷上作答,所有申请试卷必须用黑笔或签字笔作答。申请人必须自备橡皮、2B铅笔、黑色书写笔和签字笔。

    6、严禁携带手机、计算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蓝牙耳机等电子、通讯、计算、存储或其他相关设备至座位上,否则按《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处理。

    7、考试开始30分钟后,任何人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任何人不得提前退场。

    8、试卷、答题纸、草稿纸等不得带出考场,不得损坏试卷、答题纸。

    9、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不能回答问题,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不能继续回答问题。

    10、必须遵守考场规则。考生有义务妥善保护自己的试卷和答题信息,防止他人抄袭。如果答卷相同,双方该科目的得分均为零分,录取程序将终止。

    11、违反规定、违纪行为,按《公务员录用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处理。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23公务员考试网:国考准考证可以多带吗?》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新闻栏目。

    相关建议:

    2023年全国统考公告已发布。考试题目将如何变化?点击查看命题的主要趋势。

    2023年全国统考报名已于10月25日正式开启,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备考笔试,提高成绩?

    2023年国考哪些职位财务前景好,前景好?戈登的大数据分析早就知道了!

    2023年全国统考公告已出炉!如何高效报名考试?高顿的申请指导,为您节省一半的时间!

    看不懂2023年国考岗位清单?高顿求职数据库一步一步教你如何选择职位!

    相关阅读:

    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什么要求?

    2023年国家考试公务员岗位招聘表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