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创新 领航(智慧引领创新超越)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3 19:27:13

    习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可见创新于一国而言重如泰山,想要不被历史的浪潮湮没淘汰,想要在前行的路上行稳致远,政府既需要创新工作思维,改进工作思路,也需要创新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

    创新的时代,政府急需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作风。基层干部抱怨政府工作难做,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人民群众抱怨政府门槛过高,心存排斥心理不愿沟通,基层政策难以推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遵从老一套工作方式,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新鼓励,缺乏创新培养,有好点子好建议时需要层层上报层层递交,效率低办事慢;有好政策好制度时需要层层把控层层审批,局限多起点高。1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简政放权”新政策。优化行政办事流程,取消审批繁复事项,明确责任划分,将部分权力下放基层职能部门手中。通过简政放权的改革,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最多跑一次;让政府高效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政府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拉近了干群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因此,在创新的时代,政府应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改变原有落后工作方式,简化行政审批提升行政效率。

    创新的时代,政府急需创新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中国历朝历代有不少文坛大家,留下了众多绝代诗篇。诗仙李白高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陶渊明归隐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忧思留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绝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反观现如今,节奏在加快,不乏急功近利追名逐利者,全盘照搬外来文化,引发版权纠纷;传统文化参差不齐好坏难辨,导致文化缺失个性化、多样化、民族化;霸道总裁、清宫夺嫡、无病呻吟等肤浅文学充斥市场,千篇一律毫无涵养。。。。。。种种问题的产生,源于社会文化氛围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缺少文化创新精神。文化不创新,不利于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不利于维护国家形象,不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应秉持创新精神,在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繁荣文化创作,推动文化创新。

    当今世界,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政府应起带头作用,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引领创新风尚,通过创新文化内涵营造创新氛围。创新的中国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踏实前行,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