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政法干警行测真题(公务员行测政法干警)
- ·下一篇文章:在实数范围内解方程组(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什么意思)
城乡发展申论范文(城乡发展理念)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http://www.zgsydw.com/)提供申论知识点《城乡发展理论》。文章内容包括二元结构视角下的城乡发展理论、空间极化视角下的城乡发展理论。
一、二元结构视角下的城乡发展理论
亚瑟·刘易斯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概括为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两大部门,并构建了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的模型,开创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分析方法。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汉全面深化了二元经济理论,建立“刘易斯一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该模型将经济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二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经济及成熟经济。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农业和工业的平衡发展是成功实现结构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这是对刘易斯模型的超越。戴尔·乔根森提出不同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把研究重点由剩余劳动转向农业剩余。在此框架下,农业不存在零值劳动力,任何劳动力都对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作出贡献。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尼古拉斯·卡尔多考察了农业剩余对二元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工业部门的扩张不仅受到供给方面的约束,而且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约翰·哈里斯和迈克尔·托达罗提出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即“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他们反对刘易斯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乡村人口生活水平,从而缓解城市失业问题。在二元经济范式的视角下,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研究对象不同,他们得出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也不尽相同,但达成一个共识: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结果是城乡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二、空间极化视角下的城乡发展理论
弗朗索瓦:佩鲁提出“增长极”概念,认为增长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极上,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瑞典学派代表人物冈纳·缪尔达尔提,用循环累积因果理论阐释城市中心地区对其周边及乡村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阿尔伯特·赫希曼提出空间极化理论,强调增长极对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并用极化-滑滴效应学说,解释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杰弗里·威廉姆森进而指出,极化效应将在经济发展初期发挥主导作用,造成地区差距扩大,扩散效应则在经济成熟阶段起主导作用,促进地区差距缩小从而使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轨迹呈现为倒“U”型曲线。雅克·布代维尔把抽象的经济空间应用在地理空间之上,把增长极明确为城市中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是形成于城市地区的一组推进型产业,只有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强于极化效应时,落后地区的发展才更有利。约翰·弗里德曼进一步提出“核心-边缘”理论,将区域分解为核心区和边缘区。该理论解释了核心区如何在空间系统发挥支配地位,使一个区域由孤立发展转向彼此联系,最终发展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从城乡关系角度看,两极对立视角下各学派理论都主张采用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要从中心城市开始,并通过市场及政府的引导,逐步扩散到乡村,最终消除城乡差异。
原文链接:城乡发展理论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