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国家公务员局怎么进(怎么进国家公务员)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5 11:24:53

    作者:董志慧

      一直想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写下来,借今天上午的空闲,写成此文,希望与大家能有一交流,并希望能对打算考公务员的朋友们有所启示。

      我是2002年底参加的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那时,同学们都在忙着做简历和参加各种招聘会。等公务员考试消息出来后,班上很多同学都表示要试一试考一考,于是乎,我也成了备考人员中的一员。

      可是,那时并没有想着是要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来改变点什么,只是把其作为就业的一种途径,虽然报名的人也很多。但是不像这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异常的火爆,大家都把公务员职位当成一个金饭碗。我那年报考的时候,心态就很平和,没去想太多,跟着大家一起报名,一起选职位,一起去交考试费,最后一起去考试。

      关于报名,当我看到招录的近5000个职位后,大致过了一遍,发现符合自己报的没有几个,我是拿‘市场营销’专业报考的。因为我们是第二学士学位,班上还有几个同学是拿他们的第一学位来报名。鉴于当时自己对酒店管理的热衷和喜爱,我在两个要求‘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位中很痛快地选择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宾馆管理中心”,为什么选这个,就因为前面有“国务院”三个字。当时,不知道这个单位具体是做什么的,更不知道他后面跟的一行小字“含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报名资格审查顺利通过后,我买了两本备考的书开始复习——中国铁道出版社的《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行政能力测验,130道左右的选择题,说白了就是测试你的知识面和逻辑思维能力;申论,写2-3篇文章,申诉论说,说白了就是考你的写作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天晚上,我都会拿上这两本书到我们的专用教室复习,看了两天发现,没必要这么早看,这东西提前看不行,看个一星期足够了。因为,行政能力测验的备考,主要是去熟悉他的题型和解答方法,你准备的时间再长也不见得能起什么效果;申论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考的都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突击是肯定不行的。

      临考前的一周,我天天都抱着这两本书,和其他备考的同学时不时地也交流一下。那时,我做一套模拟的行政能力测验题能做到80分左右;另外,我仔细翻阅了前几年申论考试的考点,如感冒药PPA事件,环境污染问题等等,主要是了解其写作方式和文章结构。我用专门的时间在图书馆翻阅了2002年的主流报纸,希望从中发现一些当年的热点问题。

    [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