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古代 战役(古代战役先后顺序及其详细介绍)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31 13:19:12

    【导读】

    在考试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战争的题目,而且多数考察古代的战役较多,例如问我们哪些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又分别涉及了哪些人物?不少考生为之发愁,那么今天我们就帮助大家总结一下,帮助大家更好的区分和识记。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识记,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古代历史战争中,常考的战役给大家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

    1.涿鹿之战,指距今约4600余年前,相传是中国古代远古时期,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合同蚩尤部落,为了争夺适合放牧与耕地的中原地带,发生了一场剧烈的战役,最终以炎黄华夏集团胜利而告终。涿鹿之战后,各方部落纷纷归顺黄帝,促进了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篇章。

    2.牧野之战,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因为商纣王先后征战西北的黎族和东南夷族,穷兵黩武,激发了社会和阶级矛盾,同时沉湎酒色、重刑厚敛、拒谏饰非,周武王孟津之会,会盟各方诸侯,共同出兵伐商,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战役,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结束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3.长勺之战:指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莱芜),指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鲁国鲁庄公得到曹刿的帮助,在对战时期,齐军在鲍叔牙的带领之下,仗着兵强马壮,之前在齐桓公征战南北时取得了多场胜利,对于鲁军的战力明显轻视,导致在连着三次进攻未得到接战,士气疲惫,即我们所熟知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正趁此时,曹刿率领鲁军追击齐军,一举得胜。此场战役也给曹刿留下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一鼓作气等美名,也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争霸战略有一定的影响。

    4.城濮之战,指公元前632年,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在卫国城濮(即山东鄄城)地区争夺中原霸权所进行的首次大战。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兑现了当年流亡楚国时“退避三舍”的诺言,趁此机会避楚军锋芒,但是楚国大将子玉不顾楚成王的告诫,急于进军,正中晋国埋伏,楚军大败,回国后子玉含羞自杀,此场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后续晋文公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战争中,有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在考试中常见的考题,除了以上战役外,还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这几场战役,想了解其他知识的小伙伴,请继续关注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