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考逻辑判断题型(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视频)
- ·下一篇文章:治理校园欺凌的治本之策(治理校园欺凌的意义)
广西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广西公务员行测常识)
2009年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人事厅发布了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定于2009年3月28日进行全区各级党政群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自治区直属机关39个部门和全区14个市计划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人员共6124人。此次的笔试公共科目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因其考核内容广而杂,题量大、时限短,而使众多考生倍感头疼。而广西的此次备考时间较短,如何在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内高效复习来突破个人瓶颈呢?京佳行测辅导专家在此给各位考生几点学习建议,以助大家一臂之力。
一、题量与分值的科学统计
要想在此次省考中脱颖而出,必须要了解广西以往省考中《行测》科目的特点,此次的大纲相对于08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因此,首先要了解08年的题型、题量、分值来确定学习的方向。
08年广西《行测》的总题量是135道,时限120分钟,总分100分。
数量关系为15道,每题0.6分,其中数字推理为8道,数学运算为7道;
常识判断为30道,每题0.8分;
言语理解25道,每题0.8分,分为选词填空,病句辨析、片段阅读;
判断推理50题,每题0.7分,分为图形推理、逻辑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各10道;
资料分析三大题(15个小题),每题0.8分。
总之,只有在知道考什么题型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掌握常考规律为制胜诀窍
广西省考题型、题量与国考相近,各类题目所体现的规律也相一致,考生可结合国考题来复习。考生要在短暂的学习中发现规律,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规律,便易获得好成绩。
例如数量关系,广西省的题目较简单,其常考核点均为等差、等比数列、积、商数列,幂数列等,数学运算涉及周长、面积等基础的几何问题以及周期、工作效率、日期、方阵、路程问题、价格问题、工作效率问题概率问题、比例问题、集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其中,等差、等比及幂数列为必考题型,必须熟练掌握。
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判断推理中的10道逻辑判断题目也是难点之一,其常考题型为削弱、加强、假设、总结型题型,这几类题型也是广西常考题型,此时的学习更应从题目中总结削弱的方式或加强的方式等来掌握规律。
三、模块复习、快速突破
初次参加公考的考生,要善于分块学习,并且要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复习,行测一共五部分,要分析自己的弱项在何处,如若在数字推理部分,则要集中攻克,并要坚持每天练习来提高做题的速度,时间的分配比重应侧重在弱项处,不可采用放弃某一模块的下策,而应积极面对困难,全面提升。
四、仿真模拟、提升应试能力
复习半月后,对整体的知识体系有把控后,可以先进行一、两次的模考,来看看自己的正确率以及做题速度,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临近考试时,还可以进行一次模考,来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成功来源于知识的积累,来源于自信。
更多信息请访问: 公务员论坛 公务员在线题库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