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代谢特点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广东省2003年公选副厅级(广东省副厅干部公示)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肝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腺体也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所以肝功能的异常会对我们的机体产生极大的影响,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考试中常见的出题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今天的学习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这几类实验室检查各自的正常值,再来了解一下异常值及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1)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都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总蛋白含量减去清蛋白含量,即为球蛋白(G)含量。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为(1.5~2.5):1。
(2)临床意义:①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见于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营养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等;③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④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因合成减少: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等;⑤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
2.胆红素代谢检查
(1)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成人正常值3.4~17.1μmol/L。
(2)临床意义:①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的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高度黄疸。②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为17.1~171μ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μ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μmol/L。
3.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1)血清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ALT:5~40U/L;AST:8~40U/L;AST/ALT:1.15。
(2)临床意义: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以上就是本节对肝病实验室常用检查的认识,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医基考试资料库!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