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莫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读后感(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
- ·下一篇文章:申论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提高(申论 阅读理解)
新冠隔离险怎么赔付(新冠 隔离险)
“只要9.9块,新冠隔离一天发150(元)?”随着多地出现散发新冠病例,新冠隔离险也成了不少社交平台“种草帖”的推广产品。所谓“新冠隔离险”即指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型特色保险,投保人若在保期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被隔离,则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在每天150元到上千元不等。
然而,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消费者投保完新冠隔离险后,想要理赔成功并不容易。多位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保险后申请理赔时遇到了一系列限制条件,最终理赔失败。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因密接或感染需要隔离的风险对每个人都存在。这个时候,若有一款保险能够让隔离者在隔离期间享受津贴补助,且投保门槛也非常低,的确是会让一部分人心动。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购买价格低,持续时间长,赔偿金额高的保险产品的另一面,往往存在着理赔限制多的“通病”。对于标榜“只要9.9块,新冠隔离一天发150(元)”的新冠隔离险,同样需要理性审视。
从媒体调查来看,这些五花八门、看起来可以“躺赚”,并在各类社交平台被大面积“种草”的新冠隔离险,到了理赔环节,就露出了“真容”。诸如次密接人员隔离被拒赔,与新冠患者非乘车环境下直接接触、居家隔离、居家检测、非自费隔离等情况下均无法理赔等,实际让保障范围严重打折。因此,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保险,绝不能单纯被平台上的宣传语所忽悠,仔细查看投保条件和保险免责条款,才能真正避免“入坑”。
早在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此类单一责任产品,防止出现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此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将新冠隔离津贴纳入健康险或者意外险产品之中,实际是一种规避监管红线的打擦边球行为,其规范性、成熟性,都难免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当然,基于目前的防疫现实,也不必因为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就完全否定其现实价值。一定程度上说,新冠隔离险也确实算得上是保险行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产品创新之举,社会对这类产品也有着一定的现实需求。换言之,这款产品虽然或确有借疫情噱头炒作的嫌疑,但其内在的积极意义依然不能忽视。
不过,不管是何种保险产品,把保障范围和免责范围向消费者明明白白讲清楚,都是保险公司的基本义务。并且应该看到,如果一味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消费者购买,而实际理赔难,反而容易伤害这款产品的公信力,甚至威胁到保险公司的声誉。对此,保险公司不能以赚快钱的心理来打造新冠隔离险,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有所警觉,像一些推广宣传是否有虚假、误导之嫌,就值得警惕。
总之,对于在一些平台被吹爆的新冠隔离险,不必一棍子打死,但也不能盲目“种草”。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充分阅读保险条款后,再作出理性选择。更进一步来看,面对“投保门槛低,理赔限制多”这一保险产品“通病”,在保险意识不断提升,保险产品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每个人在购买保险时多一些慎重,都殊为必要。(作者:朱昌俊)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