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历史知识介绍)
- ·下一篇文章:隔年增长率两个公式算不一样(隔年增长率求的是什么)
靠互联网生存(依靠互联网怎么赚钱)
前不久,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乌镇举行。中外互联网人士齐聚这个年度全球互联网盛会,就“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深度探讨,集思广益,让合作的共识直抵科技创新的“初心”——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
在大会上首次发布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如“百度大脑”人工智能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阿里巴巴“飞天开放平台”高可用电子商务交易处理平台、IBM的沃森类脑计算机,以及微软Hololens混合现实全息眼镜等,这些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和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新技术,既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成果,也同时体现着创新驱动改变生活的力量。
毫无疑问,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水平,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网络欺诈、隐私泄露防不胜防,各种虚假、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全球仍有许多人被困于信息的不毛之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不断拉大的信息鸿沟所阻碍。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正是人们达成共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所在。
创新,始终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基因之一,也是不断驱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不断融入普通人生活的力量源泉,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回答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的关键支撑。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科技巨头的举动常常是新技术发展、跨界融合的风向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或由互联网发展中诞生,或由互联网促成新的一轮发展浪潮。
当前中国正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是全球互联网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宽带中国”战略等,都将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去一年,下一代网络技术IPv6全球增长翻番,有力支持着未来基础设施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创新的力量使得互联网成为科技造福人类、让生活更美好的最典型代表之一。
在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时,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无论是建设网络强国,还是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创新的力量将不断驱动互联网造福人类,让人类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